第12章激素.ppt
《第12章激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激素.ppt(6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激激 素素一、一、激素的概念激素的概念早期概念:由生物体内特殊组织或腺体产生,通过体液到达靶器官,并产生特异激动效应的一群微量有机化合物。现在概念:现在概念:机体内一部分细胞产生,通过扩散、体液运送至另一部分细胞,并起代谢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微量化学信息分子。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论论二、激素的分泌特点二、激素的分泌特点(1)自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自身或同类细胞发挥作用。(2)旁分泌:部分细胞分泌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3)内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转运至靶细胞,产生激动效应。(4)外激素:从体内分泌,排出体外,通过空气、水等传播,引起同种生物产生生
2、理效应。(一)、(一)、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多肽,促激素释放多肽,促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因子,控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共十种下丘脑激素由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而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则由神经作用通过神经介质来调节。三、人体的内分泌组织及其分泌的激素三、人体的内分泌组织及其分泌的激素神经介质下丘脑激素垂体前叶激素促激素释放促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因子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进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F)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3、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生长激素
3、释放因子(GRF)4、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RIF)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且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5、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因子(、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因子(LRF)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孕酮、雌二醇)对LRF的分泌有负反馈抑制作用。6、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FRF)7、催乳激素释放因子(、催乳激素释放因子(PRF)8、催乳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激素释放抑制因子(PRIF)9、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10、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RIF)(二)垂体分泌的激素(二)垂体分泌
4、的激素(10种)种)1、垂体前叶激素(蛋白质)、垂体前叶激素(蛋白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GH)刺激骨骼生长,促进粘多糖及胶原的合成,影响蛋白质、糖、脂代谢,最终影响体重的增长。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及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体内储存的胆甾醇在肾上腺皮质中转化成肾上腺皮质酮,并刺激肾上腺分泌激素。催乳激素(催乳激素(LTH)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刺激并维持黄体分泌孕酮。促黄体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进卵泡发育成黄体,促进胆甾醇转变成孕酮并分泌孕酮,阻止排卵,抑制动情。促卵泡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使卵巢(精巢)发育,促进卵
5、泡(或精子)的生成和释放。脂肪酸释放激素(脂肪酸释放激素(LPH)水解脂类2、垂体中叶激素、垂体中叶激素促黑色细胞激素(促黑色细胞激素(MSH):):刺激黑色素的扩散和生物合成3、垂体后叶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贮存在神经垂体中)、垂体后叶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贮存在神经垂体中)催产素催产素 结构:多肽 功能:使多种平滑肌收缩(特别是子宫收缩)。孕酮可抑制催产素的作用。加压素(抗利尿素)加压素(抗利尿素)功能:使小动脉收缩,增高血压,并可减少排尿,调节水代谢(三)(三)腺体分泌的激素(外周内分泌腺)腺体分泌的激素(外周内分泌腺)1.甲状腺、甲状旁腺2.肾上腺(髓质)4.肾上腺(皮质)糖皮质、盐皮质3
6、.胰岛三、三、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调节体液和物质代谢(一)调节体液和物质代谢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调节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调节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胃秘素,缩胆胰肽(CKK,肠促胰液肽)等,均可控制胃肠运动和唾液腺以外的消化腺的分泌。2、控制能量产生和贮存、控制能量产生和贮存 6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皮质醇。参与物质的贮存、动员、转换和利用。3、控制胞外液的组成和容量、控制胞外液的组成和容量 7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素(ADH)、皮质醇(F)、醛固酮、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血管紧张素。(二)
7、调节机体与环境的相对平衡(二)调节机体与环境的相对平衡 由一系列激素共同作用,如应急反应。(三)调节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三)调节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四)调节生殖(四)调节生殖四、激素的化学本质四、激素的化学本质l 含氮激素含氮激素l 固醇类激素固醇类激素l 脂肪族激素脂肪族激素1、含氮激素、含氮激素(1)胺类激素:儿茶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多巴胺)(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3)肽类激素:抗利尿素、促黑色细胞素(MSH)(4)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都是含氮激素(蛋白类、
8、多肽类)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胰岛、肠黏膜、胃黏膜等分泌的激素也是含氮激素。含氮激素一般与细胞膜膜受体结合,诱导生成第二信使,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2、甾体激素(甾醇类激素)、甾体激素(甾醇类激素)甾体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性腺、胎盘等分泌激素。甾体激素一般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然后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3、脂肪族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脂肪族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主要是前列腺素(PG)五、激素结合蛋白和激素受体五、激素结合蛋白和激素受体激素是通过其专一性的受体发挥功能的,激素循环于血液中,只能被靶细胞中的受体捕获。激素受体分,通常,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甲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