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口腔白斑病的规范性临床诊疗(全文).docx
《2022口腔白斑病的规范性临床诊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口腔白斑病的规范性临床诊疗(全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口腔白斑病的规范性临床诊疗(全文)摘要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是临床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对降低OLK癌变的致畸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OLK诊断方面,本文再次强调了OLK诊断确定性在OLK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在OLK癌变预警方面,本文强调了临床高危因素和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同时也推荐使用椅旁无创或微创辅助检查手段监测OLK的恶变风险。目前OLK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去除刺激因素、药物治疗和去除病损的治疗等,其中光动力治疗作为OLK的可选疗法之一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中华口腔医学会2020年发布的口腔白斑病临床诊
2、疗循证指南和课题组临床实践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工作。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是临床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之一,尚无确切有效的根治手段。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OLK的诊疗中。本文结合中华口腔医学会2020年发布的口腔白斑病临床诊疗循证指南和本课题组长期临床实践,对OLK的诊疗进行系统阐述1,以期进一步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工作。一、概述OLK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2,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疾患(potentiallymalig
3、nantdisorderszPMD)范畴3,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症。OLK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PMD,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OLK的癌变率在0.13%-17.5%之间。新近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OLK患者发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0.8倍,且5年癌变率约为3.3%40OLK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OLK的发病与局部因素的长期刺激及某些全身因素相关。局部刺激因素可能促进OLK的发生并加速OLK进展,可能的刺激因素有:烟草、酒精、槟榔、刺激性食物、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和菌斑及牙石等。此外,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全身因素亦可参与OL
4、K的发生与发展5,6,7o二、临床表现OLK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粗糙木涩感,OLK伴有糜烂、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根据OLK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两大类: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均质型OLK是指病损为边界清晰的均质白色斑块或斑片样损害。非均质型OLK是指在白色斑片或斑块的基础上伴有颗粒状、结节状、红斑、溃疡或疣状病损,该类OLK的癌变风险相对较高。此外,还有一种罕见的OLK类型,称为增殖性疣状白斑(proliferativeverrucousleukoplakia,PVLPVL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病损呈多灶性分布,易复发,癌变风险较高。系统评价显示,PVL的癌变
5、率可达49.5%8,远高于普通OLK,故需对PVL患者给予特别关注9o三、病理表现上皮增生是OLK的主要病理表现,上皮增生可分为上皮单纯性增生和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不同又将其分为轻度异常增生、中度异常增生和重度异常增生。根据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判别标准,上皮异常增生严重程度的判别取决于16项特征累及的上皮层次范围(表1):细胞改变累及细胞上皮层下1/3的为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细胞改变扩展至上皮中1/3的为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定义为细胞改变扩展至上皮层的上1/3,而结构和细胞的非典型性以及结缔组织结构可提高上皮异常增生的级别。因上皮异常增生是OLK癌变危险性预测的重
6、要指标,在OLK的病理诊断报告中,必须注明是否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及其程度。此外,上皮增生可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颗粒层明显,棘层肥厚;上皮钉突伸长变粗,还可伴有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的炎症细胞浸润。四、诊断(一)诊断流程OLK定义中表明:OLK是不能被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因此,组织病理活检是OLK诊断的金标准和必需条件。OLK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表现综合判断,目前OLK的诊断仍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发布的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101(二)癌变预警OLK具有癌变风险,因此对OLK进行癌变预警在OLK诊疗中非常重要。以下指标为OLK癌变临床高
7、危因素,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密切随访,必要时可多次活检:女性11;非吸烟者;病程较长者;病损面积200mm2者12;病损类型为非均质型OLK者;病损部位在舌缘舌腹、口底、软腭或口角内侧者13;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5;活检结果显示OLK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13,这可能与伴或不伴异常增生的OLK组织中分子表达不同有关14o目前已有大量关于OLK癌变预测的组织分子标志物研究报道,但尚无公认有效的可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标志物15,16L结合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的口腔白斑病临床诊疗循证指南1,将OLK临床干预措施分为强推荐、弱推荐、弱不推荐、强不推荐和未形成推荐意见。1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口腔 白斑病 规范性 临床 诊疗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