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目录引言5一、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成效与形势分析5(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6(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8二、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主要目标11三、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主要任务12(一)打造农业中关村12(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4(三)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21(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23(五)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24(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25四、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保障措施27(一)加强组织领导27(二)加大投入力度27(三)营造宽松环境28引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
2、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作为首都,有条件、有责任当好表率、做出示范、走在前列。科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确保率先基本实
3、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本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编制本规划。一、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成效与形势分析回顾“十三五”,全市农业科技工作保持了良好势头,创新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展望“十四五”,全市农业科技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满足新需求,强化掌握科技竞争先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提高创新能力、
4、改革体制机制、完善创新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创新目标更加聚焦,创新基础更加稳固,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不断推动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提升。2020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乐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总体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北京市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总体科技创新进步明显,“基于北斗的农机自
5、动导航与作业精准测控关键技术”入选“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露地甘蓝无人化作业关键技术”入选“2020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平谷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启动建设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科技研发基础更加扎实。研制出玉米全基因组高密度SNP(单核苜酸多态性)芯片MaiZe6H-60K,玉米国审品种数量位于全国前列;构建了国内首个蔬菜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和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率先实现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蔬菜上的规模化应用。建立了北京鸭、北京黑猪、北京宫廷金鱼等特有遗传资源的保种体系,培育出“中育”种猪配套系,拥有国内唯一的SPF(无特
6、定病原菌)种猪安全生产体系;建成亚洲最大的天敌昆虫种质资源库,保有天敌昆虫30余种150多个功能品系。航空施药精准作业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京科968”作为全国玉米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己超过1亿亩,MC670品种创下亩产1663.25公斤的最新全国玉米高产记录;“京农科728”等系列早熟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被遴选为2020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京红、京粉系列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达58%;鲍鱼种苗年产量占全国60强以上。国内首个大型商业育种软件“金种子育种云平台”,在300多家育种单位得到应用,为商业化育种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建设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个国家现代农
7、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5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平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支撑更加有力,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快提升。近年来,具备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特征的大型智能连栋温室建设取得快速发展,蔬菜工厂化生产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集成了农业物联网技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管理云平台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等的智慧农场在北京建成并运营。在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过程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生猪养殖环节,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土壤摘情监测系统、农机监测终端、航空施药作业监管与计量系统、日
8、光温室水肥一体化装备、质量溯源系统等农业智能装备在全市推广应用。央地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央在京科研院校发挥自身科技资源优势,助力首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承担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参与了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承担了北京鸭、北京油鸡国家级保种场北京地区的保种任务;积极开展院区/校区科技项目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服务“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非洲论坛,,等重大外交活动,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多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
9、,为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形势孕育着新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打造农业“中关村”确定了坚持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定位,以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擎,聚焦国家农业科技短板领域和“高精尖”前沿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技条件平台支撑;落实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对生态循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需要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是对农业科技的新需求;数字信息技术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方向,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0、特别是要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实现“机器换人”,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突出矛盾,是北京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支撑。首都人才聚集高地优势为北京提供得天独厚的农业科技资源条件。北京市现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农业综合性院校4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4所高校开设了涉农院系,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全市有涉农院士4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8人),涉农“长江学者”56人,涉农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才69人,为北京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人才储备。目前,北京农业“卡脖子”和短板技术创新不足问题仍然突
11、出。在现代种业、种苗繁育、耕地质量提升、微生物产品创制、智能农业装备和生态环保技术方面存在的短板技术,成为制约高效设施生产效益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控制生产、有机农业、低碳循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比重很低,物化的新产品新装备在性能和效率上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不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突破性成果创新研发产出不多,传统上偏重劳动密集型的技术集成为主,对以产品、装备等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研究导向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品化研发产出不足,科技需求信息
12、渠道不畅,农户生产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低,普遍存在对科技需求的驱动不足等。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不充分,农业科技深度合作和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打通推广机构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激发创新活力。二、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抓创新,面向产业需求抓转化,面向科技前沿抓合作,面向激发活力抓机制,建立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农业科技创新链
13、,强化国家农业创新战略力量的牵引带动作用和成果就地转化能力,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科技和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L坚持立足北京,引领全国。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立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发挥科技创新高地的资源优势,开展“卡脖子”和短板技术攻关,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瞄准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组织开展生产关键科技研发与协同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果,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驱动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3 .坚持产研结合,惠及民生。着力解决科技与产业脱节问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畅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通道,使农民切
14、实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增产增收红利,不断丰富市民日益多样化生产、生活、生态和健康需求。(三)主要目标利用好国际和国内科技资源优势,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农业中关村”建设,优化农业科技研发布局,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与推广服务环境,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幅提升北京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到2025年,农业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继续在全国
15、保持领先。初步建成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力争在农作物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耕地修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智能装备、微生物产品和制剂创制、高效设施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检测与防控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O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为重要依托,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模式集成与转化,并在全市、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引进、筛选相应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活力。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进一步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与模式,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科技社会化服务机制,提高科技型农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创新主体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实现新突破。以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抓手,按照需求导向,以温室园艺业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高校的“金三角”模式,形成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同时,探索建立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与科技示范基地深度合作机制。科技人才培养开创新局面。围绕目标导向和产业问题导向,进一步改革科技奖项和职称评定指标体系,强化创新与推广服务的绩效评价,助力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根据实际需求,为科技园区和农业企业培育一批基层推广研究人员。“十四五”北京农业科技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基期值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