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于文人:殷夫的革命经历与文学创作.docx
《革命之于文人:殷夫的革命经历与文学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命之于文人:殷夫的革命经历与文学创作.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革命之于文人:殷夫的革命经历与文学创作内容摘要:左联作家殷夫的诗作因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创作偏好,从早期偏爱抒发个人情感到后期以创作革命题材为主反映出其本人思想受革命影响产生的变化。本文着眼于殷夫的一生,结合其部分诗作和人生经历.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其思想罐变,力求剖析出殷夫成长为革命诗人的心路历程及其本人在革命诗歌上的创作特色。关键词:股夫诗人革命经历诗作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徐白,般夫和J是他广为人知的笔名,他的一生笔耕不辍,为了革命更与国民党内官运亨通的长兄徐培根分道扬镌,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血洒上海滩。般夫短暂的一生留下许多不朽的诗作,
2、从中可以直观感受到他的思想挣扎,那么般夫如何从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者?革命与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些诗作又有哪些特点?本文致力于回答这几个问题。一.年少随党革命:启程即遭波折1923年,殷夫在长兄徐培根的安排下进入上海民立中学就读,这是他诗人生涯的起点,可惜其早年作品散佚颇多,只留下一组名为放脚时代的足印的小诗,丁景唐、陈长歌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大致可以从这几首小诗里看清*他们认为殷夫在此时“还没有革命的觉悟,有的只是最初步的一些改良的愿望Ii,但作诗时殷夫方才15岁,以带有阶级色彩的眼光去看待这组作品未免矫枉过正。笔者以为这组
3、诗反映的是殷夫参加革命前的真实写照,表现出他单纯、天真的性格,夜色、春意、爱情等元素予其无尽的想象,虽有迷茫,但更多则是自由洒脱、向往未来的少年意气,正是如此纯粹未受世故影响的心境使其在日后得以顺利接受来自共产党的进步思想。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殷夫革命征程的起点,他响应民立中学罢课声援的号召,全心全意投入到这场大革命高潮中,也是在这前后殷夫与共产党开始产生交集。一方面,是殷夫的主动接触。初中毕业后,正值北伐高歌猛进之际,殷夫入风气同样开放的浦东中学就读高中,校内早巳有党组织的活动,徐白有参加过五卅运动的思想基础,很快接受了共产党、共青团所宣扬的革命理论新思想”iii,再加上此时徐培根正在浙军
4、第一师与师长陈仪密谋反正,对其无暇干涉,由此他得以顺利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共产党选择殷夫。五卅运动期间,殷夫返回象山与新蜡社”社员一同开展声援活动时,结识小学校友贺威圣、杨白等人,后者作为“新姓社”负责人巳加入共产党相关组织,他们欣赏殷夫为人,更在之后同其积极联系、争取发展,同乡情谊的影响可谓事半功倍。但好景不长,在殷夫初步踏上革命道路后,命运却予其第一次重大考验,1927年3月上海解放后,他写信给同乡表露担忧一革命的人往往易犯一种毛病,就是在压迫下的时候,是很革命的、很积极的,前进的。而待压迫稍松的时候,就要开倒车了”iv,果然四一二随后发生,殷夫也因共青团员身份受告发第一次被捕,生死困
5、境骤然浮现,关于此次被捕,其狱中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有所纪实。首先,死亡对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来说过于残酷,般夫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呵,完了,完了,我失去了知觉死了!恐怖侵蚀尽我的生命!、的恐惧,并有文人特质的忧郁式独白,“我十七年的青春,这枯槁的灰尘,消灭了,消灭了,一切将随风散阪我的生命,我的青春,总象一朵浮萍”5。其次,股夫的革命意识在逆境中觉醒,他意识到牺牲是对革命的最高贡献,所以在惶恐不安后他能振臂向同学、群众高呼“千万地别学了少数的败类,中国须要真正的真正的革命!vir你们要团结得紧紧,你们要起来奋斗,来,来,来打死你们的敌人!Wiii这种脱胎于生死困境的斗争意识的阐发,足以标志他在革命观
6、上的成熟。同年7月殷夫经长兄保释出狱,在平安环境下,他却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1因为我,只有,只有,干枯地在人间糊跄只是丑恶地在人间徘徇”ix,这表明其因革命经验的欠缺,尚不具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虽然认识到牺牲的革命价值,但当这种认同失去前提后,面对大革命失败的现实和自身遭遇的挫折,他无法说服自己,于是便认为过往一切皆成无用之功。少年殷夫得益于优渥且少有思想钳制的家庭环境,得以顺利求学、接触进步思想,他也没有偏安于家庭的庇护,对未来充满追求。也许一开始股夫心中单纯只有对文学的向往,只想成为一名诗人,但其追求上进的心态却与大革命的目的以及共产党的主张不谋而合,他没有对社会现状袖手旁观,于是追随共产
7、党也是命中注定,只是启程即遭当头棒喝,这对他的心态造成影响,但他终没有因此退缩。二.二度入狱与思想蜕变1927年9月,股夫考入同济大学,并于次年加入太阳社,在此期间,他还由团员转为党员X,恢复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他与太阳社负责人钱杏邨成为知己,多次发表诗文,党组织的帮助让他焕发出活力,只是命途多舛,1928年夏殷夫因尚不可考的原因再次被辅,后经大嫂保释出狱。二度缥维之灾,让他的思考上升到革命与爱情、亲情之间的主从关系层面,殷夫面对后两者与前者的矛盾虽再次陷入困境,但也基于这次困境,他真正抉择了今后的人生。殷夫上高中前经二姐介绍结识盛淑真,上学期间时有书信来往,两人早已互生情愫,女方更是在殷夫此次
8、出狱后来到象山教书。相比第一次入玳,股夫还未对爱情与革命产生感知,他在出就后还写下呵,我爱的在一个深秋的下午等诗畅想理想的爱情。但经此事后,他意识到自己与革命不可分割,便提笔写下宣词,表示面对“明晨是我丧钟狂鸣,青春散陨,潦倒的半生殁入永终逍遥-Xi这种前途难料的现实,只好说出“我不能爱你,我的姑娘xii,这种无可奈何奠定了这段感情的悲剧基调。所以,盛淑真来到象山后,股夫对其始终保持沉默,共事四月鲜有接触,在此期间,殷夫的内心充满煎熬和挣扎,面对盛淑真的委屈,他写下我没有眼泪耒倍加你的伤心,我没有热情来慰问你的孤零,没有握手和接吻,我不敢,不忍亦不能xiii;面对深爱的女孩,他又不免畅想“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革命 文人 经历 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