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docx
《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20年12月30日鞍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21年3月31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根据2021年12月27日鞍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2年4月21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的修改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设施建设第三章源头减量第四章分类投放第五章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理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
2、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源头减量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本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区域,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绿化作业垃圾、动物尸体、粪便等,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得混入生活垃圾中投放。第四条本市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一)可回收物,是指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生活废
3、弃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玻璃、木材、金属和布料等;(二)有害垃圾,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电子产品、废灯管灯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学品等;(三)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烂、含有有机质的生活废弃物,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主要包括食材废料、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废弃食用油脂等;(四)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外的生活废弃物。第五条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第六条市人民政府
4、应当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统筹设施规划布局,制定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组织落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本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宣传教育、指导等工作,引导居民、村
5、民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第七条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项目立项等工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垃圾处理单位的环境监督管理,发布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名单。对有害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实施环境监督管理。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可回收物回收、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可回收垃圾源头减量等工作。自然资源、财政、
6、行政审批、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教育、文旅广电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八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分类管理模式。城乡结合部、人口密集的农村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的知识及政策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培育公众生活垃圾分类的文明意识和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和户外广告载体应当进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知识的公益宣传。机场、
7、车站、场馆、公园、饭店、商场、超市、商铺、商用写字楼、市场等场所的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应当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宣传。第十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回收利用以及科技研发等活动。鼓励志愿者队伍及其他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引导和服务等活动,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第十一条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本市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二章规划与设施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鞍山市 生活 垃圾 分类 管理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