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及颌面部肿瘤诊疗规范.docx
《咽部及颌面部肿瘤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咽部及颌面部肿瘤诊疗规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咽部及颌面部肿瘤诊疗规范第一节鼻咽肿瘤一、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angiofibromaofnasopharynx)为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发生于I025岁青年男性,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该病病因不明。【病理】肿瘤起源于枕骨基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瘤体由胶原纤维及多核成纤维细胞组成网状基质,其间分布大量管壁薄且无弹性的血管,这种血管受损后极易出血。肿瘤常向邻近组织扩张生长,通过裂孔侵入鼻腔、鼻窦、眼眶、翼腭窝及颅内。【临床表现】症状多在青春期发生。1 .出血阵发性鼻腔和/或口腔出血,出血可为鲜红色血液,常为病人的首
2、诊主诉。由于反复多次大出血,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 .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或侵入鼻腔,引起一侧或双侧鼻塞,常伴有流鼻涕,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等。3 .其他症状肿瘤压迫咽鼓管,引起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肿瘤侵入邻近结构则出现相应症状:如侵入眼眶,则出现眼球突出,视力下降;侵入翼腭窝、颍下窝引起面颊部隆起;侵入颅内压迫神经,引起头痛及脑神经瘫痪。【检查】1 .前鼻镜检查常见一侧或双侧鼻腔有炎性改变,收缩下鼻甲后,可见鼻腔后部淡红色肿瘤。2 .间接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圆形或分叶状红色肿瘤,表面光滑而富有血管(图2T3T),瘤组织侵入鼻腔可引起外鼻畸形或软腭塌陷。3 .触诊手指触诊可触及肿块基底部,
3、瘤体活动度小,中等硬度,若瘤体侵入颊部,通过触诊可了解瘤体蒂部与邻近部位粘连情况。但触诊应轻柔,因触诊易引起大出血,临床应尽量少用。4 .影像学检查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形态,了解肿瘤累计范围、骨质破坏程度和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veangiography,DSA)可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并可对供血血管进行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结合年龄及性别作出诊断。因肿瘤极易出血,禁忌采取活检。对于病史不典型或肿瘤扩展至邻近结构而出现相应症状者,有时难以作出诊断,常需与后鼻孔出血性息肉,鼻咽部脊索瘤及鼻咽部恶性
4、肿瘤相鉴别,最后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进路。肿瘤位于鼻咽部或侵入鼻腔鼻窦者。采用硬腭进路。肿瘤侵入翼腭窝者,采用硬腭进路加颊侧切口。肿瘤侵入颅内者,需采用颅颌联合进路。因手中出血多,术前行血管栓塞,术中进行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出血。近年有采用鼻用鼻内镜下行鼻咽纤维瘤切除术者。二、咽部脊索瘤脊索瘤(notochordoma)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胚胎34月时,脊索发育成节段,以后逐渐被吸收,若有残余,出生后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残余上皮迅速增生形成脊索瘤。脊索瘤一般分为颅部(蝶枕部)脊椎部和舐尾部,咽部脊索瘤均属颅部脊索瘤,颅部脊索瘤发生于颅
5、底斜坡处的蝶枕联合处,肿瘤可向周围组织生长,向上累及蝶鞍、鞍旁及蝶窦,向下累及鼻咽部,向后压迫脑干、脑神经及基底动脉。本病好发于中年男性,可破坏局部骨质,属低度恶性肿瘤。【病理】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空泡细胞和粘液基质,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瘤细胞大小不一,呈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临床表现】咽部脊索瘤多位于鼻咽部,常表现为进行性鼻塞、脓性鼻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夜间鼾声、耳鸣、耳闭、听力下降、头痛,有时可有鼻出血及吞咽困难;肿瘤累及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可出现视力下降、偏盲、眼球运动障碍等。【诊断】咽部脊索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间接鼻咽镜检查可见肿瘤位于鼻咽中线或偏一侧,
6、表面覆有正常粘膜。颅底X线片及CT扫描显示斜坡,蝶骨区及上部颈椎有广泛骨质破坏。MRI扫描还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本病应与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颅咽管瘤鉴别。尤其是鼻咽癌累及颅底者,有时难以区别,一般鼻咽癌骨质破坏以岩尖破裂孔区为主,并常伴有V、VI脑神经受累。脊索瘤无颈淋巴结肿大,EB病毒血清学检查多为阴性。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切片。【治疗】手术治疗可经硬腭进路或颅内外联合进路切除肿瘤。因肿瘤位于颅底区,解剖结构复杂,若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少数可发生恶变。本病对放射线不敏感,故放疗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三、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是颅咽管残余上皮来源的肿瘤。
7、胚胎3周时,外胚叶首端腹侧的部分上皮向内凹陷生长,形成一盲管,称为腊特克囊(Rathkespouch),至胚胎2月以后,腊特克囊与间脑第三脑室底部的漏斗相连,以后发展成脑垂体的两个组成部分。此囊在颅咽之间的管道称颅咽管,蝶骨形成后,颅咽管即封闭,若发育异常,腊特克囊的残余上皮增生,形成颅咽管瘤。肿瘤位于脑垂体蒂部,向上生长达鞍隔以上,压迫视神经及视交叉,向后突入第三脑室,压迫丘脑下部,向下侵入蝶鞍内,并可破坏鞍底进入蝶窦。本病好发于儿童。【病理】多为囊性,成单房或多房,大小不一,囊壁光滑,厚薄不等,常有多数散在钙化斑。镜下可见肿瘤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间桥和角层蛋白构成。【临床表现】生长缓慢,早
8、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常见症状为:内分泌失调:肿瘤压迫脑垂体或下丘脑所致,儿童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迟缓(垂体性保儒症),成人表现为:肥胖、性功能低下、乏力、基础代谢率减低等;视力及视野改变:肿瘤压迫视神经及视交叉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颅内压增高:肿瘤突入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引起颅内压增高,多见于儿童。【诊断】儿童病人出现内分泌失调、视力及视野改变,可伴有颅内压增高,应高度怀疑为颅咽管瘤。颅底X线与CT扫描可显示鞍区骨质破坏,瘤内可见点钙化,其中近半数出现沿肿瘤边缘壳状钙化影,是诊断颅咽管瘤的重要依据。MRl扫描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肿瘤内有无囊性变。内分泌检查可测定下丘脑垂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部 肿瘤 诊疗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