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7月中旬,成立了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为组长,市人大财经委、市工信局相关同志为成员的调研组,深入XXX区、XXX区和XXX区等地,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XXXX钢铁有限公司、空气化工产品(XX)有限公司、XXXX药制药有限公司、XXXX生鲜超市、XX药业有限公司和XX市XXXX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了解了企业发展运营情况、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听取了当地政府的汇报,征求了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反馈了调研组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他7个县(市)
2、自行组织调研,并按要求报送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建立了包联企业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6月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73,558户,同比增长2.96%。其中,企业13,753户,同比增长6.46%;个体工商户58,629户,同比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社1176户。民营规上工业企业68户,增加值
3、同比增长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l%o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森林食品、木材精深加工、北药加工、冶金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有建龙西钢、光明绿时代、葵花药业、忠芝大山王、鑫旺山特产等。(一)强举措,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重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45条)。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XX市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XX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XX市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XX市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
4、融资、减免税费、强化服务等政策支持;加强了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深入解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同时积极推进惠企政策的落实,2022年,市委市政府兑现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兑现奖补资金1996.41万元,惠及企业70户次,创近年来奖补最高额度。XXX区第一时间将政策推送给企业,对企业进行指导,2022年,共为建龙西钢、东盟木业等企业兑现各项支持奖励资金2848.3万元;XXX区为华能XX热电有限公司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兑现奖励资金100万元;嘉荫县出台本地支持政策,2022年,累计为7户民营企
5、业兑现奖补资金276.4万元;XXX区释放“温馨五月”“燃情六月”优惠补贴活动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上半年共投入促消费资金450万元,资金兑付率75.2%,拉动消费4405.7万元。(二)抓落实,强化优质要素保障。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精准对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截至6月末,减免失业保险费1582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1104万元。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46亿元。二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四精准”融资服务模式,向591户企业发放贷款19.98亿元,该模式已在省内7个市地推广,获评全省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典型案例。发布银行业保
6、险业支持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名录,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主体融资和保险需求。XXX区强化政银企三方联动,为嘉荫祥龙贸易有限公司、XX恒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振兴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家企业贷款657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项目融资难题。三是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发展平台。推动森林食品进入中石油昆仑好客销售渠道,全市39座便利店已铺货销售;成立了XX市森林食品协会(产业联盟),共同推动我市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壮大;在永达公司和美江公司设立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萧立教授工作室,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协同打造木艺品牌;加大我市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举办企业家沙龙和哈工大“EMBA”培训班,提升了企业家管理能力。XXX区积极
7、开展促销活动,组织举办了“网上年货节”直播带货活动,期间线上销售额达到14.5万元;成功了举办“车企XXX行相约送柜惠”陪您闹元宵、“五一”购车促销费、“汇聚XXX、畅享一夏”2023年XXX之夏惠民消费季等活动,累计售车248台,销售额3191.9万元,补贴兑现金额达96.8万元,有效提振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三)重服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包联工作机制。成立了XX市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工作专班,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包联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四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动态”包联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两轮对接全覆盖行动,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553人,对接包联企业7
8、610户(企业7304户,项目306个)。二是着力提高政务水平。深入实施X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努力实现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极大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三是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宣传创新创业典型,鼓励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在全市营造了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调研组感到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
9、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惠企政策落实还需持续。部分县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问题,公开的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对企业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在帮助企业抓住有利时机更好应对市场变化方面还有欠缺。(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民营企业从事的产业单一,上下游产业、产品关联度低;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适应市场能力弱。(三)融资难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没有银行授信,抵押物不足,部分企业仍处于发展成长期,大部分财务账目不全,在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低,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四)用工难问题比较突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用人难招工难问题,在岗员工年
10、龄偏大,尤其是关键技术岗位和高级管理岗位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稀缺。同时一些民营企业未按规定给员工办理医疗、养老、人身保险等,致使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流失,使企业自身陷入既无法孕育人才,又不能有效招聘和积蓄人才的两难境地。(五)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不多,特别是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法律保障、信用评价、管理咨询、企业维权、企业辅导、融资担保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专业人士不足,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三、下步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
1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发展信心,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提振发展信心。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招商等方式,组建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加快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工作,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能够促进转型升级、具备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对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做好分析和预测,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引导企业做好前瞻性对策和准备。(二)合
12、力推进纾困帮扶,破解发展难题。要搭建银企、政企对接平台。通过向金融机构推介民营企业、举办民营企业融资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创造合作机会,纾解银企信息不畅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探索更好的留住人才、留住员工的办法。要为企业之间、企业家之间合作搭好平台,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互通信息。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人才用工需求板块,扩大社会影响力,动态推出民营企业用工需求,拓宽用工招聘渠道;要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等部门开展产学研合作。要有针对性的举办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上市融资等专业培训
13、班,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家参加学业深造和专业提升,适时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大力培育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服务机构,构建完善信息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能够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担保融资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和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商会的作用,鼓励组建企业协会和商会,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四)着力提升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要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为牵动,在提升干部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要深入学习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查摆差距和不足,持续解放思想、转换思路、更新观念,进一步提升抓民营经济的本领;要完善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下沉”企业靠前服务,看实情,问需求,解难题,以优质服务扩大有效投资、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动能转换;要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绿色通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