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肺痨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
《中医内科肺痨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肺痨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肺痛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肺痛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痛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10万左右。中医治疗肺癌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癌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结果。中医学对肺痛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
2、了与肺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建、劳在、虫在、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痛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
3、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帽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鹿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痛的专著。丹溪心法鹿瘵倡“痛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明代医学入门靖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痛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节所论述的肺痛,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病相类同。若以广义的痛瘵而言,还包
4、括某些肺外结核在内。当这些疾病出现肺痛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肺痛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鹿虫,一为正气虚弱。古今医统崎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跨瘵之证。”痛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痛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痛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1 .感染痛虫早在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提到此病“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而且其传染性很强,甚至可以“灭门”。古人根据本病具有传染的情况,创立了“痛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痛瘵诸证指出:“诸证虽曰不同,其
5、根多有虫。”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成本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痛虫”侵人人体而成病,这种认识直到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才被证实。2 .正气虚弱肺痛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体质、经济状况的人。一般说来,往往在正气虚弱时罹患肺痛,凡先天禀赋不强,小儿喂养不当;或病后失养,如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易致痛虫入侵。故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说:“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后天摄身不慎,青年早婚,嗜欲无节,耗伤精血;或情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痛虫入侵而发病。正如古今医统,鹿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
6、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跨瘵“皆能乘虚而染触”。年老体弱,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也是罹病的重要原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易致跨虫侵袭。痛虫感染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痛虫是发病的原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正气旺盛,即使感染痍虫后,也未必发病,正气不足,则感染后易于发病。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另一方面,痛虫感染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痛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病变发展规律、区别于它病的特殊因素。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由于肺开窍于鼻,职司呼吸,痛虫自鼻
7、吸入,直趋于肺而蚀肺,故临床多见肺失宜肃之症,如干咳、咽燥、咯血,甚至喉疮声嘶等。由于脏腑间具有相互资生,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肺病日久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为肺之母,肺痛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可伴见疲乏、食少、便潺等症,其甚者可致肺、脾、肾三脏同病。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资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则可见肺肾两虚,伴见骨蒸、潮热、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则见性情急躁,善怒,胁痛;肺肾阴虚,心火上炎还可伴有虚烦不寐,盗汗等症;如肺虚制节失司,血脉运行不畅,病及于心
8、,可见喘、悸、肿、紫维等症。本病病理性质的重点,以阴虚火旺为主。因肺喜润恶燥,痛虫蚀肺,肺体受损,首耗肺阴,阴虚则火旺,而见阴虚肺燥之候。故朱丹溪概括痛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由于阴阳互根,阴虚则火旺,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病理的转变,与病情的轻重及病程有关。一般说来,初起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阴伤及气而致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临床表现】痛虫侵蚀肺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可出现于肺痛的各种类型,各症可以间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肺痨 定义 诊断 鉴别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