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总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作物栽培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是大田作物1、作物栽培学特点:复杂性、季节性、地区性2、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作物生理研究法3、作物种植一般分为三大类: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芋类)、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类、其他)、饲料和绿肥作物1.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可以用大小、轻重和多少来度量。2 .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
2、种过程是可逆的3 .分化: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结构、内部代谢和生理功能发生的变化。4 .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条S形的曲线。(S型曲线的应用: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最高速率)、缓慢下降期)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可作为作物检验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超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
3、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5、棉花的主茎各节均可出生分枝,一般主茎第57节位以下着生的分枝多为叶枝(营养枝),其它节位着生的多为果枝,在果枝中,棉铃对叶生,枝条曲折,与茎垂直、叶枝中叶片多锐角。棉叶为子叶、先出叶、真叶。4、作物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即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以及用作无性繁殖的根茎等营养器官选用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对保证全苗壮苗有重要意义。吸胀、萌动、发芽三个阶段5o种子寿命是指种子群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鉴别:利用组织还原力,TTC;利用原生质的着色能力,红墨水利
4、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发芽6、种子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包括胚发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须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用低温层积、变温处理、干燥、激素处理等方法可解除休眠。第二类是硬实: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的。包括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气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原因。用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种皮或去除种壳即可解除休眠。7、影响根生长的因素:土壤结构:粘度、硬度、深浅等土壤水分:干长根、湿长苗土壤温度:适宜温度20-30团土壤养分:根系的趋肥性土壤氧气:根系的向氧性光照
5、:根的负向光性8、茎生长方才: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斜升茎茎的机能:输导机能、支持地上部器官的物理机能、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储藏机能、影响因素:种植密度、施肥、赤霉素、选用矮杆和茎秆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叶生长方式:叶片相对生长、叶片相互之间进行生长和叶片之间进行轮生。叶的功能期:叶从开始输出光合产物到失去输出能力所持续时间的长短。9、授粉方式:自花授粉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等。异花授粉玉米、白菜型油菜、向日葵等。常异花授粉棉花、高粱、养麦、甘蓝型油菜。10、感温性:作物的生育期因温度的高低而改变的特性,分为三种类型:冬性类型要求温度较低,时间较长半冬性类型介于两者之间。一般冬性类型品种生育期最长
6、,春性类型最短春性类型低温要求不严格,时间较短感光性:作物的生育期因日照的长短而改变的特性。作物接受感光性在胚芽鞘尖端L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如大豆、烟草、晚稻等;2.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J、麦、油菜等;3.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如养麦;4.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如甘蔗是为12.75ho13、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通常以花芽分化(幼穗分化)为界限,把生长过程大致分为两段,前段为营养生长期,后段为生殖生长期。但作物从营养生长期过渡到生殖生长期之前,均有一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植株
7、生长最旺盛的时期。1)作物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的优劣直接影响生殖生长的优劣,进而影响作物产量。营养生长过旺或不良均导致最终减产。2)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发展,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并进期的协调发展,生殖生长期的协调发展,顶端优势的控制和利用。14.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关系:作物的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物质交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地下部和地上部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交换作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质量保持一定比例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作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14.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
8、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光温反应特性的应用(意义)L在引种上的应用从相同纬度或光温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引种易于成功2.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播种期安排均要考虑作物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3在育种上的应用考虑杂交时两亲本的花期相遇,冬性亲本的春化,根据育种材料考虑是否进行夏繁或冬繁。1.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果实、籽实、块根等目的器官的生产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产生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2、禾谷类作物产量=穗数X单穗实粒数X单粒质量豆
9、类作物产量=株数X单株有效荚数X每荚实粒数X单粒质量薯类作物产量等于二株数X单株薯块数X单薯质量3、源即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和提供水和矿物质的根系,主要指作物群体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库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纳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流是指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如何协调源流库之间的关系?作物的有些器官,同时具有双重作用。也就是说,源、库、流三类器官的功能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可以互相转变或替代的。在栽培上可设法协调和改善同化物分配方向和数量,影响作物生长中心和代谢方式的转移,控制茎叶徒长,促进同化产物向收获贮藏器官的分配。生产上除了力争源、库两因素的充分发展外,应根据作物品种的枝叶及当
10、地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使库源协调发展,在建立适宜的库源比基础上,促进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输,才能获得高产。5、影响作物产量潜力的因素主要有:(1)遗传潜力;(2)环境因子;(3)作物群体结构;(4)栽培措施等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主要有:(1)培育高光效农作物品种。选用株型紧凑,适当矮,光合能力强,呼吸消耗低,光合时间长、叶面积适当的品种。(2)采用适宜的种植制度,合理安排好茬口,充分利用生长季,提高光能利用率;(3)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如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群体适宜,地膜覆盖等。(4)提高劳动生产率。(5)具有充分利用光能的高光效作物品种,大田空气中C02的浓度
11、正常,温度、湿度、养分等环境因素都处于最是状态,具有最适于接受和分配阳光的群体结构7、环境条件对蛋白质影响:温度:与作物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昼夜温差呈负相关;(南方更好)光照:光照强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日照长短有关水分:不同作物对作物籽粒中蛋白质的影响不同氮肥:提高蛋白质含量环境条件对油分含量的影响: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油分较高(高纬度地区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蛋白质含量高)油料作物在低温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种子中积累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也高;油菜芥酸变化:低温下下芥酸含量高、油酸含量低,高温下芥酸含量低、油酸含量高;在氮素营养适中时.,施用磷肥和钾肥可提高种子的脂肪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
12、量。8、如何提高作物产品的品质?通过育种手段改善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培育高品质的新品种;根据环境因子对品质形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选用优质品种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培育高质高产品种,并根据当地土壤的具体肥力特征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以达到高质高产的效果改进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合理轮作即根据土壤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进行轮作,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种植方式合理密植即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不同的作物种类,选择合理的栽种密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种植方式科学施肥即根据土壤状况和种植的作物种类,选择相应的肥料和施肥时
13、期,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适时灌溉与排水适时收获。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即通过加工的方法降低或者消除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或者提高农作产品中有效物质的效用10、冻害(霜害):零度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造成伤害或死亡的现象,包括细胞内结冰和胞间结冰。冻害过程的生理效应:细胞间结冰导致原生质过度失水(蛋白质、原生质凝固变性)细胞内结冰导致机械损伤生物膜冷害(寒害):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冷害过程的生理效应: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水分平衡失调(蒸腾大于吸水)光合速率减弱呼吸速率起落大,代谢活动紊乱抗寒性的自我调节:降低植株含水量,提高细胞质可溶性糖含量;减弱呼吸强度,减少糖分消耗;形成较多脱落酸,减慢生
14、长速度直至休眠三11.高温间接危害:高温导致代谢异常,缓慢渐进伤害作物。直接伤害:高温直接破坏作物细胞质结构,导致死亡。措施:增加作物的抗热性,培育抗热新品种。通过改善作物环境中的温度条件,如营造防护林带,增加灌溉,调节小气候,以减少高温的伤害。通过调整播期等措施,把作物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开花受精期)和该地区的高温期错开。作物对逆境温度的防御采取低温锻炼改变土壤、空气湿度;化学诱导或化学保护;调节生育期;适当增施磷、钾肥。14.干旱的危害:代谢作用紊乱。气孔关闭,蒸发量降低,呼吸增强,光合减弱,物质合成减少。酶促反应破坏,植物凋亡。细胞变形,原生质受害。体温上升使原生质凝聚变性,引起死亡。6
15、、干旱对作物有何影响?团改变各种生理过程:气孔关闭,代谢紊乱,细胞脱水变形等团作物体内各部位水分重新分配水分从水势高往水势低处运输;干旱会导致落花落果,产量下降团影响作物产品品质19、酸雨(大气酸沉降)是指PHV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危害:置换土壤中的盐离子;释放有毒活性铝,毒害根系;PH降低生物、缓冲物质20、土壤质地:3类9级砂土类(粗砂土、细砂土):土壤保水保肥力差,后期易早衰,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类作物生长。壤土类(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是高产型土壤。黏土类(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毛管孔隙比例大,通透性差,保肥性好,作物前期不易发苗22、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养麦喜钾作物:糖料、淀粉、纤维作物如甜菜、甘蔗、烟草、棉花、薯类、麻类等土壤有机质:有机质是高产田块的重要指标2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使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质化。土壤微生物分解矿物质,释放出P、K、Ca等。11、大气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温室效应:大气中CO2、CH4、N20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发生严重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加:作物叶片气孔阻力和渗出量增加,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呼吸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