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docx
《课题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题: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2 .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3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4 .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2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3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
2、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教具选择干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5欧、10欧)电阻各两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引入引入1:情境视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南联盟,曾用了一种“石眼炸弹”的武器,瘫痪了南联盟的供电系统,这种武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引入2:复习提问【师】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呢?【生】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
3、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师】非常正确。同学们知道谁最先得出这个结论吗?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 .欧姆定律教师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1826年,欧姆在进行了上节课的探究后,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一一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这个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欧姆的研究成果最初公布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随着对电路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1841年
4、,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欧姆科普勒奖章,科普勒奖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把他发现的规律称为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师】根据定律我们得到了三者之间的计算公式:I=In【师】对于欧姆定律,同学们该如何认识呢?教师强调:(1)要统一单位:I-URQ(2)计算时,这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巩固练习:完成书中的例题。例题我们已经知道,达里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筑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
5、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教师强调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教师演示解题过程。解题三部曲:公式、代值、答案。【师】刚才的例题我们使用欧姆定律求电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公式求电压和电阻呢?【生】可以,将公式变形为:U=IRR=UI【师】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形公式呢?比如公勿,能说?与成正比,与/成反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所以公式没有比例关系,只是在数值上等于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石墨炸弹又名软炸弹(SOftBomb),因其不以杀伤敌方兵员为目的而得名。又因其对供电系统的强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欧姆定律 及其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