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规范.ppt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规范.ppt(4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现场应用技术规范现场应用技术规范一、目前常用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类型与方法1)凝集反应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正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2)沉淀反应环卵沉淀试验(COPT)3)免疫电泳技术经典的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双向酶标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印迹技术4)免疫标记技术酶免疫测定酶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咐试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ELISA)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
2、DIGFA渗滤法)渗滤法)免疫胶体染料试验免疫胶体染料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DDIADDIA层析法)层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二、未稍采血(塑料管法)操作规程二、未稍采血(塑料管法)操作规程1采血部位 通常取手指或耳垂。耳垂末梢血循环较差,受气温影响较大,冬季最好不用;由于耳垂采血痛感较轻,病人容易接受,可先充分按摩,改善耳垂末梢循环。手指采血应选择无名指。2采血器材 一次性三棱针或弹簧刺血针、75%的酒精、无菌脱脂棉球、聚乙烯塑料管(直径2mm,长8cm)、镊子、酒精灯等。3采血方法1)以手指按摩采血部位,使局部充血,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2)待干后用左手固定采血
3、部位,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皮肤2-3mm,取 出刺针,血液即自行溢出。如血流不畅,可于四周稍加压力。3)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液,以后流出的血即可采用。4)用塑料管进血口靠近血滴让血液自行流入管内,采集3cm血液(一次检测)。5)采血完毕,刺处用消毒棉球拭擦干净。6)采血后的塑料管将进血端留一小段空隙,靠近酒精灯烧熔管口,用镊子轻 轻夹住已基本溶化的采血管进血端约10秒,将进血端牢牢封住,贴上标签。7)塑料管封口端朝下垂直于容器中,待血清自然析出或离心后,剪去塑料管之 血球部分,将血清移至中部,用于检测。或两端封口后放冰箱保存备用。4注意事项 采血部位要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针;采血针忌用注射
4、针头;采血针刺入速度要迅速;有炎症部位不能采血;采血时切忌用力挤压;采血后伤口继续出血应用干棉球压迫;用塑料管收集血液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管内;如果空气进入管内可将塑料管的另一端位置提高,以排除空气,然后继续采集血液到指定位置 可用普通离心机低速(1000-1500转)离心5分钟,以分离血清,防止离心过速或过长。塑料管封口要严密,防止血液流失。用剪刀剪塑料管时应保持剪刀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分离后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可置冰箱保存。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IHA)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1 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抗原吸附于经适
5、当处理的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致敏。致敏红细胞与病人血清中特导性抗体(抗SEA特异性抗体)相遇时,在适宜的条件下(电解质、温度、pH),抗原与特导性的抗体相结合,使红细胞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为正向间接凝集。2 冻干致敏红细胞的制备工艺u 血吸虫虫卵抗原制备u 红细胞醛化u 红细胞鞣化u 红细胞致敏u 致敏红细胞的冰冻干燥 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天。新鲜红细胞能吸附多糖类抗原,但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较差。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先用甲醛或戊二醛,再用鞣酸处理。醛化红细胞能耐60加热,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并可反复冻融不破碎,在4可保存36个月
6、,在20可保存一年以上。3 实验操作准备1)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和手套等,做好基本实验准备工作。2)实验试剂和器材检查和摆放。要求试剂批号与有效期符合产品说 明;器材符合相关质量要求。3)检查完毕后,按照实验常规要求摆布好实验试剂和器材。4)实验试剂和器材准备l实验试剂盒:1.冻干致敏红细胞(红瓶)2.致敏红细胞稀释液(蒸馏水、红瓶)3.标本稀释液(生理盐水、兰瓶)4.阳性对照品(冻干品、红色)5.阴性对照品(冻干品、兰色)6.使用说明书 l 器材:1.移液器100l一支、1000l(1ml)一支、配套吸头、吸头盒及移液器架等 2.“V”型反应板一块、白纸一张、记号笔 3.旋转震荡器一台 4.温
7、箱一台 5.实验记录纸、记录笔、废弃物杯5)实验准备要求:待检血清(或血浆)要新鲜,不能有溶血或混有红细胞。应选择“V”型,底角为90度的反应板。不要选择“U”型及不同底角的“V”型反应板。“V”型反应板要清洁、不潮湿,反应孔完好光洁。试剂盒在有效期内4 实验操作步骤1)样本编号,从左到右按1n号排列。2)取一块96孔“V”型反应板横向平放纵向使用。血凝反应板编号:1)横 向(行)从左到右编号:1、2、3、阴、阳;2)纵向(列)从上 到下编号:1:5、1:10、1:20、1:40。3)稀释对照品: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品各加100l蒸馏水稀释溶解,加盖混 匀后放回原处备用。4)配置致敏红细胞悬液:
8、启开安瓶,以每支冻干致敏红细胞加1ml致敏红细 胞稀释液(蒸馏水、红瓶)稀释混匀备用。5)启开标本稀释液(生理盐水、兰瓶)安瓶。6)调节移液器为100l。血凝反应板的第1行(横向)第1孔各加标本稀释液 100l。7)调节移液器为25l。血凝反应板的纵向(列)第24孔各加标本稀释液 25l。加液完毕,检查每孔是否有漏加孔或加双倍孔,并及时纠正。8)于第一排第1孔加1号待测血清25l,加完血清(盖上盖子)放回原处,充分混匀(吸打4次,混匀吸打在第一档进行,移液吸头不能触碰反应孔 底壁),使血清成15稀释。(加血清时要核对一下样本编号防止加错 位)。9)在第1孔吸出25l于第2孔(纵向),同上混匀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