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docx
《最新: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I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Iymphoma,NHL),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是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新药物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而一些既往少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IP)是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的致命并发症。IP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和死亡。此外,IP的患者有更多的治疗延迟和更频繁的过早终止化疗。因为I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具有挑战性。本文主要归
2、纳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综述。刖言淋巴瘤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GLOBOCAN2020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Iymphoma,HL)6829例,其中男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Iymphoma,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1在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出现的致死并发症中,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IP)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包括多发性弥漫性实质肺疾病,其特征是早期弥漫性肺间质浸润和晚期肺间质纤维化2。IP不仅会导致抗肿瘤
3、治疗的延迟或终止,也会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临床表现,存在死亡风险3。由于IP早期症状不明显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精确处理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挑战。为此,本文旨在对淋巴瘤治疗后并发IP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综述。0IP的发生机制I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药物的细胞毒性和其免疫作用机制均可独立或联合导致IP的发生4。首先,细胞毒性药物可直接导致肺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的损伤,随后释放细胞因子和诱导炎症细胞的产生,进一步加重肺损伤;其次,药物既可以直接与T细胞结合激活免疫细胞,也可以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形成有效的免疫原,诱导免疫应答4。02、IP的临床
4、表现对于淋巴瘤患者IP发生的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周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小部分人群可出现呼吸衰竭3。总体人群中,轻症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也可出现乏力、皮疹等全身症状5。体格检查方面,肺部听及湿啰音和晚期出现杵状指和伴有右心室功能不全的肺动脉高压体征(下肢水肿或颈静脉怒张),可协助诊断6。03、淋巴瘤治疗后并发IP的危险因素3.1 临床特征有研究提示,亚洲患者可能具有药物诱导的IP的遗传倾向7。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对83例淋巴瘤治疗后并发I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研究表明B症状和药物过敏史为IP的危险因素3。在血检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5、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与IP的发生独立相关,尤其是前几个化疗周期中出现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强调间质性肺炎发生的可能性8。另据国外文献报道,年龄.性别种族.药物剂量.药物相互作用.氧化应激.放疗.既往存在肺部疾病等都可能和IP的发生相关6。此外,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降低也会诱导人体对疾病的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或缺失。这种缺陷会导致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和IP的发生9。3.2 药物因素3.2.1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替拉鲁替尼Qirabrutinib)是一种新开发的二代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tyrosinekinase,BTK方卬制齐IJ,选择晅
6、不可逆地抑制BTK0有个案报道称虽然替拉鲁替尼能有效控制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但会诱发和加重IP,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10。另有研究发现,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通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b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来增强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沉积,进而加剧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
7、onaryfibrosis,IPF)的发生11。3.2.2 维布妥昔单抗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vedotin,BV)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l靶向CD30受体,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ystemic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zsALCL或CD30阳性霍奇金淋巴瘤成人患者12。日本一项针对BV安全性的上市后监督(post-marketsurveillance,PMS)纳入284例淋巴瘤患者,统计发现肺毒性发生率约为4.6%,其中间质性肺疾病占3.9%,有10例患者出现致命的药
8、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有3例为间质曲市疾病133.2.3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其靶向位点是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抗原抗体结合后诱导B细胞死亡,进而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自RTX面世以来,就在淋巴瘤中得到大量应用,也有许多研究关注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RTX相关IP的案例被报道14。RTX诱导的IP可能与免疫细胞代谢失衡有关15o此外,RTX可以长时间带来B细胞耗竭,增加机会性感染的风险16。3.2.4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在真实世界中,临床医生在含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p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淋巴瘤 治疗 并发 间质 性肺炎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