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docx
《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毛细线虫病(Capillariasis)是由毛细线虫(Capilliaria)引起的一类寄生虫性疾病的总称。毛细线虫种类较多,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各器官和组织。不同种的毛细线虫可感染家畜、家禽、野生哺乳类、鸟类、鱼类及人类。人兽共患的毛细线虫主要有:由肝毛细线虫(CapilIariahepatica)引起的肝毛细线虫病,肝毛细线虫可在鼠类和多种哺乳动物体内寄生,偶尔感染人,肝毛细线虫直接危害宿主的肝脏,影响宿主的生存,预后差,且卵不排出体外,因此,肝毛细线虫病的诊断也比较困难;由菲律宾毛细线虫(Capillariaphilippinensis)引起的肠道毛细线虫病
2、;此外,嗜气毛细线虫(Capillar-iaaerophi1a)可引起寄主的鼻气管炎、支气管炎,称为肺毛细线虫病,寄生于犬、猫、狐狸和人类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鼻旁窦。1970年FaUSt首次报道人体病例后,相继在世界各地发现人体感染病例。1979年徐秉馄首次报道国内病例。该病病死率高,确诊主要靠肝活检或尸检。一、病原(一)分类地位毛细线虫属(Capillaria)是线虫纲(Nematoda),无尾感器亚纲(Aphamidia),嘴刺目(EnoPlida),毛细科(CapillariidaeNeveru-Lemaire,1936)的一属。菲律宾毛细线虫、肝毛细线虫和嗜气毛细线虫皆属毛细科,毛细属
3、(Capillaria)o(二)形态学与基本特征1.形态特征虫体丝状,口简单。杆状带(baciIlarybands)有或缺。食道长,其后端逐渐增大。雄虫肛门端位或在亚末端,通常有小膜状尾翼膜或伞状结构。交合刺长而细。交合刺鞘具刺或光滑。雌虫:阴门在食道的后端附近。卵生,卵椭圆形,两端具盖。2.主要种类我国已有数十种的记录,如福州毛细线虫(C.fuzhouensis)麦穗鱼毛细线虫(C.PSeUdoraSborae)、福鼎毛细线虫(C.fudingensis)、蹶毛细线虫(C.sinipercae)、洪湖毛细线虫(C.Hunghuenis)等。其分布较广,宿主为多种鲤科鱼类。目前已知因毛细线虫的
4、寄生,可造成夏花草鱼的死亡及危及鳏鱼的生长发育。菲律宾毛细线虫的雄性成虫长2.33.2mm,雌性成虫长2.54.3mmo肝毛细线虫成虫,圆柱状,比鞭虫纤细。雌性长5378mm,尾端呈钝锥形,食道占体长的1/3,在食道稍后方有膜状隆起的生殖孔。雄虫长2437mm,尾端有1个凸出的交合刺被鞘膜所包裹,食道占体长的l2o该虫虫卵较大,大小(5168)mx(2735)Un1,卵圆形,卵壳厚,分两层,两层间有放射状纹。外层有明显的凹窝,两端各有透明塞状物,不凸出于膜外。嗜气毛细线虫成雄虫长1525mm,宽约62Um;成雌虫长1832mm,宽约105Umo(三)生活史肝毛细线虫的成虫寄生在多种动物尤其是鼠
5、类的肝组织。产卵于肝的实质内,虫卵沉积在肝组织中不发育,直至宿主死亡。若其他动物捕食已感染的动物肝脏时,肝组织被消化,使虫卵释出,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土壤中发育成卵囊。肝组织中的虫卵也可在动物死亡、尸体腐烂后散于体外,然后在土壤中发育。虫卵在潮湿的土壤中,30。C经过4周,或23。C经过7周,发育成含胚胎的卵,即感染性虫卵。宿主由于食入含有被幼虫的虫卵所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入体24h内虫卵于盲肠孵化出的第一期幼虫,在6h内钻入肠黏膜,经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在感染后52h达到肝脏。感染后约9d,经3次蜕皮发育为第四期幼虫,雄性的幼虫在第18天,雌性的则在第20天,成为童虫。感染后21d,出现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宠物 人兽共 患病 细线 诊治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