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肿瘤病人健康教育.docx
《医院肿瘤病人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肿瘤病人健康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医院肿瘤病人健康教育一、简述肿瘤(tumor)又称新生物,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逐步发生的组织细胞过度异常增生和异形变所致。它的生长不受机体生理调节,其结果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肿瘤一旦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极大,可引起各种各样的局部和全身性症候。一般说来,良性肿瘤“秉性温和”相对善良,对机体危害较轻;恶性肿瘤又称癌症,则因浸润和转移,对机体危害严重。无论起源于何处肿瘤,若不彻底治疗,终会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据WHo统计,全世界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约700万人,死亡约500万人,现患肿瘤者在IOoo万人以上。我国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问题。解放初期,恶性肿瘤死亡仅占死因第91
2、0位;到20世纪70年代已上升到第3位;近两年根据国家卫生部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面对日益增长的癌症威胁,全社会都不能等闲视之。积极控制癌症,已成为亿万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医疗卫生和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识癌、治癌意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法,达到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二、疾病特点目前人类已发现恶性肿瘤120多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就有几十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如机体本身的因素,包括精神、内分泌、遗传、免疫等。机体外部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
3、物、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医源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肿瘤的转归与卫生、医疗、经济条件、选用治疗方法直接相关,而且与病人的情绪、心境、人格特征,以及社会生活事件密切相关。1 .肿瘤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组织细胞过度异常增生和异形变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人类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呈现多种多样临床症状。2 .不同性质或不同部位的肿瘤,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均以局部和全身的特异表现而来医院就诊。3 .肿块是肿瘤病人的主要症状。它对机体的危害表现如下。(1)压迫症状:颅内肿瘤压迫脑实质,引起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等。咽、喉、口腔、颈部肿瘤破坏或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
4、嘶哑。胸腔内肿瘤压迫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出现头、面、颈及胸壁等处肿胀、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发组等统称为上腔静脉综合征。食管、支气管、肺肿瘤因直接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受阻。肿瘤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称为霍纳(Homer)综合征。腹膜后肿瘤压迫输尿管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压迫肠管造成肠梗阻。椎管内肿瘤使脊髓受压出现功能障碍。(2)阻塞症状:凡在腔内生长的肿瘤均可引起腔道狭窄,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肠梗阻、黄疸等。4 .疼痛是肿瘤病人最常见而又最难控制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的肿瘤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开始多为隐痛、钝痛,常在夜间明显,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最终变为持续
5、性剧烈的疼痛。5 .病理性分泌物及出血,不同肿瘤有不同的表现,如鼻咽癌可出现血涕;支气管肿瘤出现血痰;食管癌、胃癌、肝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乳腺癌可出现乳头血性溢液;直肠癌可出现大便带血及黏液;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葡萄胎、绒毛膜细胞癌、粒性卵巢癌等可出现阴道出血;白血病常见皮下出血及鼻蜘;肾癌及膀胱癌常出现血尿。6 .有些肿瘤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如舌癌、阴茎癌或皮肤癌、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等均可见到破溃疡糜烂的溃疡面。反复出血造成全身性贫血,某些肿瘤侵犯骨髓造血系统造成贫血。7 .发热是恶性肿瘤又一常见症状。一般低热指37.4oC-38,高热399419。多由肿瘤本身引起或肿瘤并发
6、感染所致。8 .乏力和消瘦。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能量消耗增多,病人进食量下降,以及消化不良等造成全身乏力和消瘦。9 .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肺癌、胰腺癌可造成皮质醇增多症;肾癌、肺癌、骨癌可造成高症血钙;滋养叶细胞肿瘤、前列腺癌、肺癌等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10 .肿瘤病人的转归常和发现的早晚、治疗方法选择、对待疾病的心态有关。三、心理特点癌症病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有心理障碍,依其病前性格、文化修养、病情轻重而定,表现多样化。70%的病人有焦虑、抑郁。朱琪(1988)认为,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通常要经过否认期、愤恨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五个阶段。治疗过程中的躯体不良反应可加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肿瘤 病人 健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