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胎黄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儿科胎黄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胎黄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胎黄胎黄,又称胎疸,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面目皮肤发黄为主证。根据黄色的轻重程度和出现消退时间的长短,区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致病原因,多由湿热、寒湿蕴郁脾胃、肝胆之间,流溢于皮肤所致。病重者湿热化火,可内陷厥阴,出现昏迷、抽搐,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诊断】1.生理性黄疸,常见于出生后23天,经过710天,自行消退,早产儿及体弱者,可延长到14天。一般精神良好,眠食正常。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先后不一,黄疸逐日加重,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常伴有肝脾肿大等症状。2 .注意患儿的体温高低,有无呕吐、食欲不振、精神困倦、昏迷、抽搐等症状,以区别胎黄的性质和轻重程度。3 .注意患儿大小便的颜色以及肝
2、脾肿大的程度和范围,分析胎黄原因,是否和瘀积有关。4 .出生后黄疸即明显加深,要询问母亲的胎孕史,询查有否血型不合及溶血等病史。5 .血清胆红素增高。感染引起的黄疸,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溶血引起的黄疸,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先天性胆道闭塞出现的黄疸,大便呈白陶土色,粪中尿胆原为阳性或弱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治疗】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56天达高峰,7天以后自行消退,临床无其他症状,毋须治疗。病理性黄疸,要找出致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辨证论治根据病程长短与黄疸的色泽,临床分为湿热、寒湿、瘀积三证。治法以利湿为主,配合清热、散寒、化瘀诸法。1.湿热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中医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