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痢疾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中医内科痢疾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痢疾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痢疾本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两类。前者系由感染痢疾杆菌而引起;后者由于感染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所引起。中医学也称痢疾。其病因病理是外受湿热疫毒,饮食不洁,贪食生冷、肥腻而致脾胃不调,大肠传导失常所形成;如病人正气不足,加以治疗不当,病情迁延不愈,可成慢性久痢或休息痢。如感受的湿热疫毒深重,可以迅速传入营血,而致昏迷痉厥;严重的由于毒邪内陷,正气不支,可以出现内闭外脱的危象。【诊断】1.病前有饮食不洁史,或与痢疾病人接触史。2 .主要症状突然发热或无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粪便量少,含有黏液或脓血,并有里急后重(统
2、指下腹部和肛门坠痛,时有大便感觉,大便次数多而量少,感觉排解不畅等一类症状)。3 .检查腹部压痛点及化验大便有助于鉴别两类痢疾。4 .在流行季节,如见突然高热、呕吐、嗜睡或昏迷、抽搐、面色青灰的,即使尚无腹泻或脓血便,应考虑中毒性菌痢(小儿尤为多见),须密切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及时进行灌肠或用手指由肛门内取出大便作化验检查,以迅速明确诊断。5 .本病迁延至2个月以上,腹痛腹泻、脓血便等时发时止,反复不愈,或大便次数增多,有黏液而脓血便不明显者均属慢性痢疾,需与慢性肠炎、血吸虫病等作鉴别。6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的鉴别见表。表: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鉴别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多流行
3、性多散发性起病急较缓发热多有发热有低热或不发热临床症状及毒血症重轻腹部压痛左下腹右下腹大便次数及性状次数多,粪便量少,黏液及脓血样便,无特殊臭味次数较少,粪便量多,恶臭,豆瓣酱样暗红色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可找到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白细胞少,红细胞多,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其他急性中毒型者可发生休克可并发肝脓肿,出现发热、肝肿大及压痛等症状:容易形成慢性痢疾【治疗】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和某些单味中药对急性痢疾,尤其菌痢的治疗,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由于病情有轻重和急慢性的不同,有时还需根据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暴痢,多属实证。一般为湿热痢,治当清热化
4、湿人调气导泄,重证为疫毒痢,则需加用大剂清热解毒药。慢性久痢,多属虚证,当以调补脾胃为主,分别阳虚或阴伤处理,并酌情配合固涩之药;如见虚中夹实证的,可参以清肠化湿导滞法。1.湿热痢除前述主症外,并见胸脱痞闷,口干苦而黏,小便短赤,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化湿,调气导滞。方药举例:芍药汤加减。黄连3g,黄苓IOg,白芍!,0g,木香5g,枳壳IOg,马齿宽30go加减:初起有表证,见恶寒、发热、头痛、四肢疼痛者,加荆芥、防风、葛根各10g。热偏盛,发热、头痛、心烦、口干、大便赤多白少、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均较显著,脉数者,加金银花、地榆各15g。湿偏重,见恶心胸闷、大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痢疾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