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ocx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阶段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地下水groundwater地表以下饱和含水层的重力水。2、潜水PhreatiC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3、承压水COnfinedWater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水。4、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Iogicalcondition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成等条件的总称。5、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ologicalunit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6、静水位Staticwaterlevel抽水前井孔中稳定的地下水水位。7、地下
2、水环境监测井groundwaterenvironmentalmonitoringwell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监测井。8、地下水补给区groundwaterrechargezone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9、地下水径流区groundwaternmoffzone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径流范围。10、孔隙水PoreWater存在于岩土体孔隙中的重力水。11、裂隙水fissurewater贮存于岩体裂隙中的重力水。12、风化裂隙水WeatheringfiSSUreWater基岩风化带中的裂隙水。13、构造裂
3、隙水Structurefissurewater存在于岩石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14、岩溶水karstwater贮存于可溶性岩层溶隙(穴)中的重力水。第二阶段二、地下水环境检测点布设1、监测点布设原则1.1监测点总体上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1.2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1.3综合考虑监测井成井方法、当前科技发展和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使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切实可行。1.4定期(如每5年)对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价,根据最新情况对地下水质监测网进行优化调整。2、监测点布设要求1. 1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
4、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测点;对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地下水存在多个含水层时,监测井应为层位明确的分层监测井。2. 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点布设,以开采层为监测重点;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与目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布设监测点,并将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纳入监测。3. 3对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区域,如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中心、两侧及下游区分别布设监测点;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两侧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污染源位于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时,可根
5、据实际情况加密地下水监测点。4. 4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监测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需增加主开采层地下水的监测点。5. 5岩溶区监测点的布设重点在于追踪地下暗河出入口和主要含水层,按地下河系统径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监测点,在主管道与支管道间的补给、径流区适当布设监测点,在重大或潜在的污染源分布区适当加密地下水监测点。6. 6裂隙发育区的监测点尽量布设在相互连通的裂隙网络上。7. 7可以选用已有的民井和生产井或泉点作为地下水监测点,但须满足地下水监测设计的要求。3、监测点布设方法3.1区域监测点布设方法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参照DZ/T0308相关要求执行。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 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