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docx
《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众所周知,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很多革命党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而是基本上都走过了一条从改良到革命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在目睹自己的祖国被瓜分豆剖、蚕食鲸吞,人民被欺凌宰割,为了消除民族振兴的障碍,打开社会前进的通道,是在和平改良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之下,才最终被迫走上了以暴力推翻统治者、“迅速开发”“直接切除腐烂部分”“对君主制度以及和君主制度相适应的令人作呕的、卑鄙龌龊的、腐败不堪的、臭气熏天的种种设施让步最少和顾忌最少”的革命道路。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孙中山果断抛弃改良主张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呢?1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1866年11月12日,孙中
2、山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出生。童年艰辛的生活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他曾多次说过,自己是苦力的儿子,自己也是苦力,是和穷人一起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对闭塞落后的翠亨村的生活越来越感到不满,特别希望像自己的哥哥孙眉一样到海外去闯一闯,但一直遭到父亲的阻拦。直到13岁时,孙中山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他跟随母亲来到檀香山(现夏威夷群岛),投奔哥哥孙眉,并在当地求学读书。1883年7月,已经成长为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17岁的孙中山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后,继续自己的学业。修完中学课程后,经过慎重的考虑,孙中山决定学习医科,将来成为谋国民健康的医生。为此,他先后在美国基督
3、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学校、香港西医书院(现香港大学)学习。香港西医书院的五年学生生活,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孙中山自己曾经说过:“我之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他将香港的政治、社会情形与内地进行比较,深感内地的落后、清政府的无能,从而认识到非改革政治,社会无以求进步。以优异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孙中山曾先后开业行医于澳门、广州等地。但此时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让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救国比救人更加急迫,而要想救国就应该从“医国”入手,孙中山毅然决然弃医从政。2 .上书失败,思想觉悟如何“医国”?孙中山首先想到上书当时掌握清政府军政外
4、交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希望能说服这位“中国之俾斯麦”,采纳自己的意见,用和平的手段进行改良,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达到挽救国家的目的。1894年6月,孙中山怀揣着上李鸿章书北上天津,希望面见李鸿章,阐述自己的救国主张。在上书中,孙中山寄希望于清政府进行自下而上的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把发展工业、教育当作“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孙中山的建议,更拒绝了孙中山见面的要求。上书失败,这对孙中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他后来曾谈到自己原本也赞成“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但经过现实的教育,方知“和平之法无
5、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残酷的现实使孙中山终于认识到“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绝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期望当今的中国政府能在时代要求影响下自我革新,并接触欧洲文化,这等于希望农场的一头猪会对农业全神贯注并善于耕作”。类似孙中山这样一种思想转变的探索过程,在当时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仁人志士中间,有着相当的普遍意义。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的极其腐朽和专制,使他们在对清王朝的绝望中走向革命。3 .创建革命团体,多次组织武装起义1894年10月,孙中山怀着革命的远大抱负,再次来到了自己少年时
6、期求学的檀香山。孙中山此次故地重游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联络当地的华侨,创立反清的革命团体。他到檀香山后,在自己的大哥、华侨商人孙眉的帮助下,深入华侨中开展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思想得到了部分华侨的同情和支持,成立反清革命团体的条件成熟。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一兴中会,以“驱除靶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为了准备起义,孙中山领导会员进行了教练兵操和筹款募捐等活动。1895年1月,孙中山回到国内,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在广州成立分会,在会党和新军中发展会员。此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
7、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举国震惊,社会矛盾激化。孙中山认为起义的时机成熟,准备在重阳节发动起义。由于消息外露,兴中会的广州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就被镇压。陆皓东等人英勇就义,孙中山被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孙中山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一一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意义却不可低估,它不仅是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的起点,而且也使孙中山作为革命派的领袖开始引起社会注意。它还充分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从1895年到1900年,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艰难的时期,多次流亡海外,曾蒙难伦敦,辗转东瀛。孙中山在自传中坦言:“此五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中山 如何 走上 革命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