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也要调研驱动.docx
《高校思政课也要调研驱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政课也要调研驱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校思政课也要调研驱动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思想遵循和方法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思政课,应比以往更注重对社会现象和学生状况的本质探寻与规律总结,常态化开展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反哺课堂的调研驱动式教学。要深刻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师调查研究的价值。高校思政课既具有理论整体性,也蕴含着浓郁的社会性和丰富的实践性。对思政课社会实践属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容易导致思政课教师不接地气,教学内容空洞无味,
2、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唤起思政课教师的社会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师除教师的职业属性外,首先是社会中的个体,具有天然的“社会性”。只有置身具体历史与现实维度中的、活生生的个体才能体现人的根本特性。思政课教师唯有清楚认识自身及思政课的社会性,有意识地将思政课教学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才可能将思政课讲得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意义。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在课堂上传授经过详细考证、检验的知识,还应指向形成决策建议提交上级部门,间接或直接地惠及民生。思政课教师开展调查研究的场景包括
3、课堂和社会,对象辐射学生与广大民众,广阔的平台与受众面可以助力思政课教师通过对学情、社情、国情的整体把握增强自身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进而更自觉、更有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激活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是思政课教师作为“活教材”的直观体现。教材与教学案例素材的典型性、实效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知识要点、课程理念并实现课堂向社会场景的延伸、教材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近年来,“社会调查+思政教育”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已经在部分高校蔚然成风。例如,不少高校在承担国家精准扶贫类项目“政府部门委托的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过程中,组织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奔赴乡村、访谈农
4、户,完成多个贫困县的调查评估和国家抽检评估任务,这一过程涵养了师生更深沉的家国情怀、更务实的责任担当。要深入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师调查研究的内容。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新时代思政课的应然形态是教学与社会深度融通的“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可以多维度开展调查研究,进而助推思政课回归“社会母体”,实现知行合一。要深入基层探索新的教学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应是课本的复述者,而应是教材内容的积极开拓者、创新者。工作方案中列举的调研内容都是当前正在推进的重大命题,比如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两山发展之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思政课也要 调研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