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docx
《高校共青团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共青团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校共青团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关键课程,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功能,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课堂;高校共青团聚焦于思想引领主责主业,发挥着与青年紧密联系的优势,成为引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空间延伸和补充。在新发展阶段,高校共青团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双向奔赴”,提升第一课堂的“实践化”与第二课堂的“理论化”,成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实现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共青团嵌入思政课,提升第一课堂的育人空间马克思
2、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政课首先以课程教育为核心,是以政治性、学理性为基础的,而真正实现思政课的入脑入心,还要结合广大青年特点和日常生活。共青团嵌入思政课,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共青团的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学生活动、青年模范等资源优势,为思政课开辟更广阔的育人空间。首先,共青团因其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成为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主要活动场域。共青团开展的“三下乡”“挑战杯”等社会实践,深受大学生喜爱。将这些实践案例与思政课理论相结合,能够提升理论教学的亲和力,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其次,共青团丰富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思
3、政课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促进思政课理论话语向青年话语体系转变。例如近年来湖北省多所高校开展的“百生讲坛”活动,通过“学生讲、学生听”的形式,用青年的语言讲出伟大时代。同时,将这些内容引入思政课教学中,更能促进政治理论的青春化,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理论学习,实现思政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最后,共青团开展的评优评先活动激发学生进步,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且有效的教学素材。共青团从学生中发掘艰苦奋斗、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身边人”“身边事”作为教学素材融入价值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学中,有更强的示范性和操作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实现
4、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思政课武装共青团,强化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与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质就是用理论掌握青年,让青年真正地认同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及党的创新理论。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应当在巩固第二课堂优势的基础上,主动联结、吸纳思想政治理论课,锚定思想引领的新载体。建立思政课与共青团双向反馈机制。发挥思政课指引性作用,将思政课的学习纳入学生组织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同时,收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反馈给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参考依据,开辟更广阔的渠道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与价值观的教育,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共青团 思政课 协同 育人 实践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