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02胸腹、脊背穴位详解.docx
《平衡针灸—02胸腹、脊背穴位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针灸—02胸腹、脊背穴位详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更多免费医学资料点击星火医疗空间日志平衡针灸-胸腹、脊背穴位详解(配图)1.痛经穴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四肋间隙。局解:在胸骨体中段,布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消失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待针体进入肯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急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按语: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2、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特殊对经前期综合症、原发性痛经疗效更抱负,但在临床中中此穴应用较少,主要是取穴不便利,其次可以胃痛穴代替。歌诀:痛经穴位与膻中,定位取穴四肋经。向下凭此三厘米,经前紧急痛经灵。(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叮QQ:5711686572 .面瘫穴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消失得震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针感:放射性针感向颈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功能: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整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主治:面神经
3、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按语:曾用于治疗早期四周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对发病2小时以内者,一针治愈率可达70%。发病时间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应削减寒冷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由于位于肺尖部,为了平安,临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歌诀:面瘫肩中交叉点,乳突痉挛和面瘫。交叉取穴锁神经,对侧压痛腮腺炎。(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3 .神衰穴定位:位于脐窝正中。局解:分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取穴原则:定位取穴。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衡 针灸 02 胸腹 脊背 穴位 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