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7月上旬民盟XX市委对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XX市地处长白山系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交汇地带,地貌特征为“四山一水一草四分田”,有非常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也有着优异的适合中草药种植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医药产业发展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多举措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堆XX境内,现有野生中药材231种,总蕴藏在1亿公斤左右,已有100余种列入国家药典并开发利用。全市以恒山区蒲公英、虎林市刺五加、密山
2、市月见草和鸡东县紫苏为区域种植特色的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2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107个。截至去年年末,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到31.35万亩,占到全省8.9%o今年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力争接近40万亩。(一)聚焦资源优势,补齐用地短板。缺少土地一直是制约我市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市坚持以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举措,充分依托域内农垦、森工、地方林场等林地资源优势,在保障粮食产能前提下,把不适合农业种植的地块充分集约起来向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域内外种植主体公开竞拍,有效保障了中药材规模种植用地需求。目前,全市林辅用地竞拍面积近10万亩。(
3、二)聚焦政策优势,补齐资金短板。中药材产业是一个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的朝阳产业。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很难坚持下去。为此,我市通过多元拓展融资渠道,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一是强化财政扶持。为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实效性和道地性,今年我市研究制定了XX市中药材种植扶持政策。相对于省级扶持政策,我市的扶持政策在扶持范围方面突出了对具有我市道地特色和发展前景的药材品种的补贴。其中,主推道地药材品种5个、常规道地药材品种10个。在补贴标准方面,由省级的200亩以上规模调整到100亩以上规模,是对省级政策的有效补充。同时,相关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本级扶持政策。二是加强对上争取。20xx
4、年一20XX年,我市累计争取省级中药材产业项目扶持资金9708.1万元,极大鼓舞了种植主体发展信心,有效促进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今年,省级中药材产业项目正在征求意见中,我市将鼓励县(市)区积极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今年的项目资金。三是加强信贷支持。积极协调工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农商银行、农担公司等金融企业开发中药材产业方面的金融产品。其中,工商银行的“北药C贷”已累计为种植主体发放贷款近100O万元,有效解决了中药材产业主体资金难题。(三)聚焦市场优势,补齐流通短板。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产业“线上+线下”同步交易,探索践行新型营销模式,多元化扩宽营销渠道,着力补齐流通短板。一是梨树北
5、药农产品大市场集散功能逐渐增强。梨树区北药山产品市场建于2008年,占地4万平方米。经过10余年运营,逐步形成集贸易、仓储、初加工于一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现已成为牡丹江东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目前,该市场年销售白鲜皮、剌五加等中药材品种达到15个、销量2000余吨,产品远销安徽亳州、珍宝岛药业、扬子江药业、广西玉林药业等全国各地近百家制药厂。二是探索应用新型营销模式。鼓励中医药产业中的种植、加工主体利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参孩儿公司开通快手直播平台粉丝量已超过40万。(四)聚焦服务优势,补齐技术短板。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一是组织线上“看”。联合市科
6、协联合举办了全市中药材产业种植技术网络培训班,省、市专家通过腾讯会议APP进行技术讲座。全市中药材产业种植经营主体、县(市)区管理人员、北药协会成员近300人通过视频收看了专家授课。二是开展线下“学”。为保证种植主体随时学习种植技术,将技术资料、专家授课课件通过微信群进行转发。同时,组织北药协会适时开展由全市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参加的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三是通过电话“问”。及时公布专家、技术人员联系电话和微信号,做到种植主体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通过电话“问”,实现一对一技术、政策咨询解答,确保种植生产科学有序进行。二、存在的问题(一)种植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从种植情况看,全市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
7、在山区半山区,以散户种植为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种植模式少,呈现“小、散、弱”的状况,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低。从管理情况看,全市中药材种植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和技术指导,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以往经验和人工完成,标准化种植率仅为14.9%,标准化、绿色化、科学化种植水平低。从种苗培育看,全市尚未形成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部分中药材种植户(企业)对野生中药材种苗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实验设备简陋,自主培育能力低。(二)产业链短,未形成产业发展闭环。全市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与中医药发展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从种植与加工衔接看,种植户(企业)与加工企业
8、尚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导致出现全市中药材原料销往全国各地,而市内加工企业又从全国各地收购中药材原料的现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中药材加工以烘干、切片、中药饮片为主,对中药材药用成分提取、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药制剂生产水平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效益。从流通环节看,市内缺乏成规模、上档次的中药材及产品专业市场,尚未形成中药材原料及产品销售集散中心。(三)专业人才少,创新能力不强。从人才看,全市中药材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科研团队不足,缺乏从事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究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高端化、高附加值发展。从创新发展看,全市中药材发展缺少产学研一体化高端平台、研发中心,缺乏第三方检验
9、检测中心及研究机构,缺少产业发展综合服务机构,创新发展能力弱。三、对策建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民族产业的代表,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标志着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寒地北药发展总体目标,把中医药产业打造煤城转型发展“一都五城”的战略支撑,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坚持规划引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中国北药发展战略,科学推进中药材产业振兴工程。要立足我市中药材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实际,突出地域特点和道地药材特色,重点抓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推进高标准种子种苗繁育
10、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林下仿野生中药材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建设,提高药材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发挥中草药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医药康养旅游联动发展综合体效能,打响我市梨树区“中草药特色小镇”这张名片,逐步将我市中药材原料输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筑牢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二)坚持龙头拉动,建立精深加工体系。要引导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等药食同源企业,加强原料源头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股权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引进合作药企,促进我市药企做大做强。要加快北药项目建设进度,带动黄苓种植业快速壮大,把鸡东县打造成全国“黄苓之乡”。要依托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加强与国药集团等国内中医药百强企业的战略合作
11、,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迈进成药研发生产的高端领域。(三)加强人才建设,增强产业科技支撑。要落实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省中医科学院、珍宝岛药业等科研院校、知名药企签订战略合作事项,引进我市中药材产业、中药材健康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领军人才。要强化本市中药材人才培养工作,定期选派种植加工技术人员、中药材人员外出培训,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市实地授课、带徒传艺。要落实好XX市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同等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市人才,实现中药材人才“走出去、能回来,请得进、留得住”良性互动,增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力量。(四)加强组织领导,提升产业推进合力。要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并发挥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作用,抓住国家和我省大力推进中材药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争取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上级单位支持,努力引进省级项目、资金落户我市。要健全完善各级政府产业发展组织机构,结合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由各级政府主管领导牵头负责成立领导小组,发挥各自专班职能作用,有序推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要凝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合力,发挥出“寒地北药”扶持政策激励作用,高位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