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docx
《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中医治未病是在中医学阴阳五行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个性化理论指导下保障人体健康较全面的中医学术理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医学就已重视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亦称养生或摄生;二是已病防变,及早根治己病,防止病理演化加重;三是病愈之后,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己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未病先防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一一此即
2、中医学之养生。养生防病,应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调于四时天人合一人类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样,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和支配,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适应,方能保持健康,否则就会生病,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体必须依天地之气生存,据四季变化之规律而成长。素问四季调神论云:“阴阳四时者,天地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痢疾不起。”一旦遇到气候反常,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方能避免生病。比如,四季中冬天应寒而反温,春天应温而反寒,夏天应热而反凉,秋天应凉而反热,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若不能适应,便容易产生疾病。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们
3、在生活中,应保持情志安宁,心平气和,无妄想妄为,保气血才可畅达无阻,否则,便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而化生诸病。关于情志,中医归纳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七情不能太过,太过即会使人气血紊乱或壅滞而生病。不同的情志太过,损伤的脏器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于忧思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于惊恐则伤肾,此即“七伤”。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说明人应当思想平静,心胸宽阔,不妄想妄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心平气和,即可避免生病,健康长寿。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强筋健骨,使人健壮,但
4、运动必须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能使人健康无病。动是形体上的锻炼,静是心神上的平和。只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才真正有利于健康。几千年来,中医学创造了许多形神合一的锻炼方法,如汉末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历代创建的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无一不是既要求形体活动,又要心神入静,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目的。此外,活动锻炼身体,也要和气候相配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拆,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说明冬季人体阳气伏避,功能较弱,早晨锻炼最好是日出以后,尤其是年老或体弱者,更应注意。饮食有节保护脾胃饮食是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足,消化吸收好,
5、营养够,排泄正常,才能使人健康长寿。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必须依赖脾胃功能健全才能完成。因此,中医学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本”。金元四名医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脾胃功能的损伤,多从饮食而来,如过食膏粱厚味、过食生冷腥荤、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均可损伤脾胃。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见饮食有节对保护脾胃的重要性。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人在饮食方面,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可辅助吃一些水果,肉类以少吃为益,而以蔬菜作为补充。益肾固精全真养形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未病是 医学 未来 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