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细胞内镜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
《2023细胞内镜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细胞内镜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细胞内镜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研究进展(全文)在过去二十年间,消化内镜技术已经从普通白光内镜向放大内镜方向深入发展。细胞内镜(endocytoscopy,EC)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放大内镜技术,可以提供超高倍观察图像。配合染色及窄带成像技术,内镜医师通过肉眼即可对结直肠病变进行组织、细胞以及微血管的形态学判断,从而实现在体实时活检的目的。EC系统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研究目前主要来源于日本及欧美国家,其中对于结直肠浸润性肿瘤、息肉、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评估展现了EC诊断准确性高、病理结果等待时间短等优势。本文旨在对EC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1. EC硬件发展自2003年至今,EC已更新至第四代。随着不断增长的内镜观察需求及技术上的进步,EC由最初的定焦探针式发展为如今可变焦的集成内镜式,放大倍数也从450倍增长至520倍。第一代EC为两种模型机PrototypeI和),诞生于2003年,二者均为探针型,从普通肠镜的活检孔道中插入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及视野分别为450倍、1125倍,300m300m、120m120moPrototypeII虽放大倍数高于I,但观察病变深度浅,视野小。第二代EC(XCF-260EC1)为集成内镜式双镜头EC,定焦放大450倍,视野400m400m,观察深度50mo第三代EC(CF-Y0020-1为集
3、成单镜头EC放大倍数从80倍连续变焦至380倍,观察视野700m600mo最新第四代EC为集成内镜,放大倍数达520倍,观察深度为35mo2. EC检查前准备染色对于EC检查至关重要,良好的染色可凸显细胞核、组织及腺腔的形态,从而增强观察效果,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方法为0.05%(质量分数)结晶紫+1%(质量分数)亚甲蓝双染法(CM双染法Ichimasa等研究发现CM双染法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进行染色,整个染色过程持续约1min,用水冲去浮色,避免过度染色,可使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充分展现。此外,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被称为虚拟染色技术,利用不同光束波长不同的原理,对反
4、射光进行过滤,从而观察黏膜血管。有研究表明,将NBl与EC结合,节省了染色时间,是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超高倍放大图像下判断黏膜表面微小血管,为EC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无论选取何种方法,使用EC观察结直肠病变时都需要将镜头与黏膜接触,从而得到清晰图像。3. EC诊断结直肠息肉及肿瘤Sasajima等对结直肠病变的EC图像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正常黏膜:腺体排列规则,形态一致,细胞核沿基底膜规则排列。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HP):锯齿状腺体清晰。低级别腺瘤:管状腺体大小均匀,细胞密度低,梭形细胞核沿基底膜规则排列,极性稍紊乱。高级别腺瘤:腺体不规则地分支,
5、出现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增大畸形、极性消失。浸润性癌:腺腔结构消失,细胞核明显增大畸形。Rotondano等首次对EC图像进行分级:ECOa:规则圆腺腔;ECOb:规则锯齿状腺腔;ECIa:狭缝样腺腔伴纺锤状细胞核;EClb:规则腺体,核大深染;EC2:腺体形状不一,核大畸形;EC3:腺体结构消失,核大畸形。Kudo等总结EC图像特点后提出了较成熟的EC分级:ECla:小而圆的腺腔伴正常纺锤形细胞核;EC1b锯齿状腺腔伴颗粒状细胞核聚集;EC2:狭缝样腺腔伴略肿胀的纺锤形或圆形核;EC3a:不规则腺腔伴中度肿胀的深染细胞核;EC3b:腺体结构消失伴高度肿胀的异常细胞核聚集。其中,EC1a和EC1
6、b代表非肿瘤性病变,EC2代表腺瘤或黏膜内癌,EC3a代表黏膜内癌或轻度浸润的黏膜下癌,EC3b代表广泛浸润的黏膜下癌或者更高级别的癌。在后续研究中,Kudo等又对EC分级进行了补充(图1),将EC3a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对应的图像特征分别为:略增大的深染椭圆核,核分层略增多、轮廓分明;大量异常增大核,核分层明显增多,轮廓圆钝。Mori等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zRCT)表明EC分级对肿瘤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达到94.1%(95%CI:87.6%-97.8%),不亚于病理活检。Kudo等将EC与NBl结合,根据结直肠黏膜表面微血管形态建立了EC-V分级:
7、EC-V1:微血管形态正常且模糊,提示正常黏膜;EC-V2:微血管网密集且清晰,提示肿瘤性病变;EC-V3:微血管网杂乱且稀疏,提示浸润性癌。该分级对Tl期结直肠癌、增生性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88.6%和99.0%EC-V分级与Pitpattern分型相比,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在诊断结直肠黏膜表面病变时有较好表现。息肉为结直肠常见病变,根据病理学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为结肠癌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息肉恶变风险也与大小密切相关,当病变大于2cm时癌变概率也会增加。一项对直径大于或等于5mm的结直肠病变的随机研究表明,细胞内窥镜的诊断准确率并不低
8、于活检。目前内镜医师对于结直肠息肉均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使没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和低级别腺瘤也被切除。为了探究EC评估良性息肉的准确性,Utsumi等使用EC分级对微小息肉(5mm)中腺瘤性息肉(EC2)和非腺瘤性息肉(ECIb)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C可以对二者进行在体实时评估,降低了病理学评估成本,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出血风险。Kataoka等利用EC+NBI技术鉴别增生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发现EC下增生性息肉微血管较腺瘤更模糊,对此解释为增生性息肉微血管在更深层位置。Kudo等使用第四代ECz对低级别腺瘤进行观察,发现正常腺体征(normalpit,NP)为其特有表现,可以借此与高级别腺瘤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细胞内 评估 直肠 病变 研究进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