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观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盛世回归一一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观后感9月26日,“盛世回归一一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上海正式开展,这次特展共展出了包括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等五件青铜兽首,及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青铜重器在内的共47件回流文物,尽显华夏风采。此前,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表示,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十年追索,我们终于在国家日益强大后,等来了“流浪”一个半世纪的文物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这场“双向奔赴”的“重逢”,不仅凝结着前辈们的心血与智慧,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
2、的坚定和义无反顾。党员干部要读懂文物背后的工匠精神,以及追索文物过程中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以坚如磐石的决心迎接伟大复兴路上的困难与挑战。精益求精,以“精雕细琢方为器”的工匠精神令文物璀璨。此次特展展出了一件名为“神面卤”的西周青铜礼器,神面卤的主体图案是正反两个威严的神面,器盖顶端站立着一只猫头鹰,提梁上铸出了两条共享一尾的龙,卤身上枭、震、象、蛇等动物都格外生动别致,再加上神面脸上的一点笑意,乍一看去妙趣横生,被人们盛赞为艺术奇珍。这样的奇珍铸造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塑模、翻范、合范等多个步骤,在取出铜器后,还要进行打磨修整,才能让形状和纹饰都精致无比。神面卤不仅展现出了西周时期中国成熟高
3、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更体现出了古时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须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当今社会普遍热衷于追求短期利益,浮躁之气愈甚,对个人的成长和思想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党员干部万不能被这些思潮所裹挟,要沉得下心盯住细节多钻研、多推敲,以追求精准完美的态度对待工作任务,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效力于民。不懈追索,因“以国家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让“游子”回归。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抢掠之下,粗略估算有150万件以上的圆明园文物遗失,这其中就包含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十二尊铜像在百余年的“颠沛流离”后回归了七尊。牛首、虎
4、首、猴首由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猪首和马首被港澳著名企业家何鸿桑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几尊兽首漫长而曲折的“归途”,体现出的正是海内外同胞们的爱国情怀,他们时刻心怀国家,在文物追索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种永不改变的情怀,一种无法磨灭的精神,更是一种需要践行的担当。我们党员干部要加强党史、近代史的学习,牢记国家的磨难与屈辱,了解复兴的艰辛与不易,培养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心系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通过工作岗位上不辞辛劳地耕耘,以忠肝义胆的赤子之心为国家发展重大贡献力量。传承发
5、展,怀“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意识开启新篇章。上海闵行博物馆在策划这次特展时利用科技手段加入了很多小“巧思”,在展厅内,闵博通过环幕投放、动态投影等多媒体技术强调文物特色和亮点,采用了3D数字建模、幻影成像、三维立体投影,让西洋楼海晏堂实现数字重生。并精心设置了“领身份卡一信物收集一盖章达成几个环节,让观众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穿越历史时空,自觉化身为文物的守护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这些环节设置虽然只是游戏,但也在提醒着我们,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日益强大,是每一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汉服热”“国潮热”“博物馆热”等现象也层出不穷,逐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形式的“热”就如同昙花一现的泡沫,是难以长久的,文化的发展要以丰富的内容填充支撑起形式,才能够激发出其内生动力。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承担起守护、传播、发展文化的责任,要学会用文化浸润心灵,在持续学习中稳固自己的“根”,以此为基础塑“魂”,并取外来文化之精华为己用,在融会贯通后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