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性骨质疏松及其研究进展(全文).docx
《最新:免疫性骨质疏松及其研究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免疫性骨质疏松及其研究进展(全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免疫性骨质疏松及其研究进展(全文)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病理机制是正常骨重塑过程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维持骨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调节,并据此提出免疫性骨质疏松的概念。本文旨在综述骨质疏松中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展望骨免疫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以便更好地从免疫学角度去研究和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微结构紊乱,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导致胸椎、腰椎、骸骨等部位的骨折发生率增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2、类1.2。与骨质疏松进展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绝经(雌激素缺乏)、衰老(慢性低度炎症)、结缔组织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过量饮酒。骨吸收过度活跃而骨形成活性较弱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药物主要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瞬酸盐类)和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尽管这些药物对骨骼健康有益,但长期的药物治疗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关节痛,增加感染、皮疹、非典型骨折的风险3。因此,需要有针对骨质疏松致病机制分子靶点的其他治疗药物。许多研究表明,包括先天性(innateimmunity)和适应性(adaptiveimmunity)免疫在内的免疫反应在骨质疏松炎
3、症状况的发展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免疫细胞以及各类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通过改变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活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来影响骨代谢进程。最近,Srivastava等4首次提出”免疫性骨质疏松(immunoporosis)”的概念,用来强调免疫细胞在骨质疏松进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免疫性骨质疏松为理解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运用免疫的知识来解释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并且能够为将来骨质疏松症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线索。一、免疫系统与骨稳态维持骨的主要细胞成分有成骨细胞(OSteObIasts)、破骨细胞(OSteOCIasts)
4、、骨细胞(OSteOCytes)、骨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1.stemce1.1.s,BMSC)等。此外,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和各种成熟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可分为先天性和适应性,先天性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s).巨噬细胞(macrophages)、中性粒细胞(neutrophi1.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1.1.s,DC)、肥大细胞(mastce1.1.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1.ki1.1.erce1.1.s,NKce1.1.s)、固有淋巴细胞(innate1.ymphoidce1.1.s,I1.CS)等;适应性免疫细胞主要包括
5、辅助性T细胞(The1.perce1.1.s,Th)、调节性T细胞(reguIatoryTCeIIS,Treg)、B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有调节作用,而后两者是维持骨结构完整和修复微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拮抗导致骨形成和再吸收的持续动态平衡过程称为骨重塑(boneremode1.ing2,6。成骨细胞源于未分化的BMSC,雌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主要刺激因子,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
6、白激酶B(PI3KAKT)、WNT/%连环蛋白(B-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osterix是其关键的转录调控因子7,8。成骨细胞可分泌构成类基质的I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并可分泌骨钙素(OSteoCaICin)促进钙的沉积以及与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合,形成骨矿化基质。止匕外,成骨细胞还可表达碱性磷酸酶(a1.ka1.inephosphatase,A1.P),后者是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活性的良好指标。在骨吸收过程中,骨基质内沉积的由成骨细胞、巨核细胞等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1.,TGF-1.)被释放,
7、并被酸性环境或破骨细胞激活,招募BMSC使其进一步分化为成骨细胞9,10。止匕外,成骨细胞能分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1.earfactor-B1.igand,RANK1.),促进破骨前体细胞成熟,但同时也能分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从而竞争性地抑制RANK1./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相互作用口。破骨细胞是由表达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sco1.onystimu1.atingfactor,M-CSF)受体和RANK的造血系单核细胞融合形成的特化细胞,与巨噬细胞具有相同的骨髓前体细
8、胞11。破骨细胞可通过分泌H+和各种蛋白酶,发挥骨质吸收的功能。破骨前体细胞主要受RANK1.,以及白细胞介素Minter1.eukin-I,I1.-1)、I1.-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a)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通过激活NF-KB、MAPK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包括C-FoS、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ImUdearfactorofactivatedTce1.1.s1,NFATCI)等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导致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TRAP)s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免疫性 骨质 疏松 及其 研究进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