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凝血标志物在危重症儿童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全文).docx
《2023凝血标志物在危重症儿童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凝血标志物在危重症儿童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全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凝血标志物在危重症儿童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全文)摘要儿童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近年来在危重症儿童中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儿童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疾病、动脉血栓疾病、血栓性微血管病。各类血栓性疾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有较大差异,但均涉及促凝血和抗凝血之间、纤溶和纤溶抑制之间的失衡。传统凝血标志物和近期发现的凝血分子标志物能客观反映机体促凝机制的激活、抗凝的启动、以及纤溶活动的强弱。充分、合理认识儿童各种凝血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血栓性疾病。儿童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远低于成人,但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置管技术的应用、体位制动、手术、化疗等原因,机体处于凝血
2、活化状态,儿童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据美国2007年的一项研究估计,每1万住院患儿中,发生静脉血栓(VenOUSthromboembo1.ism,VTE)58人次;而PICUVTE患病率可达0.74%20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2001至2014年美国儿童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较以往升高1倍3。儿童血栓性疾病分类包括VTE、动脉血栓疾病(arteria1.thrombosis).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MA)以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月市动脉栓塞(PIJ1.mOnaryembOIiSm,PE)最为多见。儿童动脉
3、血栓可分为导管相关和非导管相关,前者主要诱因是各种动脉内置管(如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心脏置管、有创动脉置管监测血压等);非导管相关动脉血栓多见于先天代谢紊乱(如先天性代谢异常)、川崎病、大动脉炎、特定脏器动脉闭塞等4。儿童TMA主要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藏(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1.yticuremicsyndrome,HUS)、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hematopoieticstemce1.1.transp1.antation(HSCT)-associatedthromboticmicroangiopath
4、y,TA-TMA5儿童血栓性疾病主要涉及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机制,以后者居多。遗传因素主要是先天凝血功能异常,如先天性蛋白S(proteinS,PS)缺乏症、先天性蛋白C(proteinCzPe)缺乏症、先天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乏症、凝血因子V突变(FV1.eiden突变)和凝血酶多态性异常(20210突变)等。获得性因素包括血管内置管、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危重状态等。此外,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1.membraneoxygenation,ECMO)的使用,其导致的血栓事件值得关注,包括ECMO诱导的静脉血栓(ECMO-as
5、sociatedVTE)和氧合膜血栓(OXygenatorthromboSiS)事件,前者发生率约18%85%,后者发生率约10%16%.在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凝血-抗凝和(或)纤溶-抗纤溶间的失衡,理解凝血、纤溶标志物作为凝血和纤溶活动的证据,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1儿童止血发育的特点熟悉儿童止血发育的动态平衡(deve1.opmenta1.homeostasis)对解读儿童凝血标志物非常必要。儿童时期凝血系统发育相对不成熟,和成人比较,大多数血浆促凝和抗凝物质在凝血平衡的前提下,处于较低水平6。婴儿血浆Fn和FX浓度约为成人水平的35%,矫正年龄6个月时约为成人水平的80%
6、;足月新生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FU、FVH、FIX、FX)和接触因子(FX1.FXxPK、HM-WK)在出生时仅为成人的50%,6个月时为成人的80%;在116岁的健康儿童中,虽然其凝血系统已趋于成熟,但凝血因子(HV、皿、IX、X、XI、Xn)平均值低于成人10%20%7-8o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1.norma1.ized,INR)在新生儿时期延长,以后与成人值相似;出生后6个月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1.thrombop1.astintimezAPTT)延长;1岁以前所有凝血系统的抑
7、制物(如AT、PS、PC)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解读儿童凝血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时,应考虑到其止血发育特点导致的指标变化。2危重患儿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机制2.1 凝血系统过度激活在病理状态下,主要通过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等均能在其刺激因子(包括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补体、急性反应时相蛋白、生长因子等)作用下直接释放TF。止匕外,TF能将正常状态下与凝血无关的细胞膜转化成有促凝功能的细胞膜。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促进TF的合成与释放,例如内皮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化的血
8、小板等9。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外DNA(CeII-freeDNA,CfDNA)和DNA结合蛋白能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肿瘤细胞和一些特定的细菌均可释放cfDNA。病理状态下,由于细胞坏死物增加和机体清除能力下降,血液中的CfDNA水平会显著升高通过激活FX1.I和FX1.进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10-12。2.2 抗凝系统受损正常情况下,机体凝血和抗凝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保证机体处于轻度的抗凝状态。抗凝系统主要通过3条途径拮抗凝血激活:AT途径、活化蛋白C(activatedproteinC,APe)途径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issuefactorpathway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凝血 标志 危重 儿童 血栓 性疾病 诊断 中的 应用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