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临终关怀现状和发展(全文).docx
《2022临终关怀现状和发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临终关怀现状和发展(全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临终关怀现状和发展(全文)临终关怀:急需建立和完善的体系我的很多病人都是肿瘤患者,经过各种漫长的治疗过程,除了少部分患者能得到永久存活外,绝大部分最后迟迟早早会走到肿瘤晚期。对于这些晚期病人,虽然已经没有有效治疗方案了,但他们还是需要良好和温馨的照顾的,但是目前的医疗体系里显然是短缺了这一个板块。临床医生常常能体会到一种尴尬,我们多年的老病人,有些已经慢慢成为了老朋友,但是当他们到了疾病最后一期的时候,似乎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能安排他们继续维持。各级日常繁忙的医院一般不愿意收治这类病人,因为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肿瘤治疗任务,而可能占用不充裕的床位和医务人员的精力。这些床位一般会让给还需要用手
2、术、药物积极治疗的病人。这也是合理的。但是每当看到这些晚期的老病友们,面临这种情况时一脸踌躇、无助和失落的神态,我心里还是很难受的。但之后大凡都被继续接诊的新病人的繁忙而自然淡化了。实际上终末期的病人自己也是知道,就疾病本身而言到了这个地步也应该没有转机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良好安置、被悉心的照顾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被解除疼痛及其他症状,做一些必要的支持治疗。人是需要有一个安心和安身之处的。但是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找到这么一个地方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正在进行中的努力(如合作建立安宁医疗病房等),但是大部分病人最后是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不规则地分散到各处地段或者基层医院里去了。
3、实际上是一种无奈。在西方,医疗体系里有一套临终关怀系统(Hospicecare),已经行之有效地存在了很多年。他们各国有各国自己的特点,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演变、完善而成的。这些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可能不能完全照搬(东方人的家庭、亲戚关系不一样),但是有很多理念和构架很值得我们借鉴。近年,随着中国国力崛起的趋势,有些已经崛起的守成民族和国家有时会表现出不太友善的姿态,实际上这是很好理解的,我们不能意气用事,这些也千万不能妨碍我们学习西方很多好的成熟的系统和做法。奇怪的是,当我回忆起30多年前我刚刚出道行医的年代里,好像医患双方都感受不到病人在疾病晚期时有强烈的临终关怀的需求。那个时
4、候大凡一当病入膏肓之后,家属就会自己将病人拉回去了。之后怎么处理,也不甚了解。那为什么现在这个问题慢慢凸显出来成为一个迫切需求了呢?我觉得还是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在温饱还没有解决或需要花很大努力去解决的时代里,有很多人文的细节容易被忽略或遮盖起来,显得不那么突出。我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如随意将一块小偷的牌子挂在胡同里不幸被逮住的小偷的脖子上、在玩耍时小动物被残害也没感到难受等,这些放在现在就完全不可想象了。现在的年轻人明显比我们以前要文明多了,他们以后还会构建一个更加好的合理的温暖的社会框架,带着老思想的老人终会退出。社会在进步。所以从这个变化上来看,晚期病人需要尊严地活完最后一段时间
5、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应该在人生最后一刻活在有尊严、有温情、相对舒适的环境里。这个漏缺我们要赶紧补上。因此我一直想邀请一位权威的合适的专家来论述一下中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和以后的方向。当我电话我的老熟人北大医学人文学院著名的丛亚丽教授,咨询国内谁合适写这个文章的时候,丛老师直接回答:我合适。这让我欣喜不已,我们通过文章的提纲和构架的讨论,对于该文要传达的内容和意思一拍即合。这篇文章的英文版已经在近期的HBSN上登出来了,同时吸引了不少国际读者的点击;它的中文版现在在丁香园相应栏目中登出。我对于丁香园一直来支持我们在一些伦理、道义、规则问题上讨论给予的支持是由衷感激的。我也非
6、常希望通过这些自由的讨论能使我们国内同行们更加理性和成熟,共同建立我们更加文明的社会。一、临终关怀:需要关注的大问题本以为对死亡的问题有了理解,直至加入柳叶刀死亡的价值委员会,才发现原来的理解尚浅;本以为对临终关怀也有所了解,当肝胆外科和营养(HEPATOBI1.IARYSURGERYANDNUTRITION)杂志主编国毛一雷教授询问,I每当我的老病人经过了手术、复发、再治疗、再扩散的姑息治疗以后,我没有办法继续在北京协和医院这种医院里为他服务了,因为这个病情状态已经不可能在我们这里接受住院治疗了。然后那个时候,老病人会问我,那还有什么地方能够去吗?才发现自己对此问题的感受是多么苍白。也促成对
7、此问题的一点思考。其实,从我们自己的病人没有地方得到临终照护,可以得知,诺大的中国,绝大部分临终患者没有其容身之处;从我们医生自己所在的医院无法继续帮助生命末期的患者,可以知道,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可以提供安宁疗护的医院,是多么有限;从我们医生看到病人的处境,而想到自己未来可能遭遇的情境,那么,所有的医生也面临相似的未来。而我们每个人都将迎来那么一天。临终关怀溯源英国的桑德斯(DameCice1.ySaunders)早在1948年便开始涉及对临终者的照顾,这与其宗教情怀相关。她先后作为护士、社会工作者和医生的角色接受培训,并率先把照顾临终者的理念和实践带到现实中。其背景因素包括上个世纪
8、50年代开始出现的大部分人是死在医院中,而非自己家中的现象,这个变化反映了医院提供了很多的治疗和帮助,但也意味着医疗行业逐渐把死亡看做医学的失败。还存在一些无家可归的人,需要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桑德斯创办了圣克里斯托弗医院(StChristophers),1967年在7月24日医院正式对外开放。桑德斯于2005年7月14日卒于伦敦,欣慰的是,临终前她在自己创办的临终关怀医院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照护。人们一般用身心社灵(!身体-心理-社会-灵性)来说明临终关怀的内涵。圣克里斯托弗医院这样界定临终关怀:即,对病人从生理、精神和心理完好方面进行整体的照护路径,它不仅是在对临终者的照护,而且也在医疗实践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临终关怀 现状 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