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docx
《XXXX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笫一条为了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撑学科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依据武汉轻工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技奖励)培育推进工程实施办法(轻工大行发(2019)1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团队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连续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打造一批高水平团队,完成一批科研项目,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一批知名专家,培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第三条团队建设实行学校规划、学院推荐、公开遴选、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自愿组成和自愿退出的管理机制。第四条团队建设遵循“强化特色,突出重点
2、,目标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围绕学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开展研究。第五条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由校级和院(部)级团队组成。校级团队分为青年团队、一般团队和重点团队,重点团队又分为重大成果培育团队、重大平台培育团队、重大项目培育团队、前沿交叉研究团队。第二章组建与遴选第六条候选团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明确的研究目标以及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各团队研究方向应该聚焦,并且这些研究方向的布局总体上应该与各院(部)的学科规划和重点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的安排相一致。(二)拥有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校级团队负责人应为本校全职人员。一般团队负责人应有高级
3、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团队成员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占比不低于60%,近五年新进教师至少2人;青年团队负责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0周岁,近五年新进教师人数占比不低于3俄;前沿交叉研究团队成员至少来自2个以上学院,一个学院的成员人数占比不超过70%。一般团队和青年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重点团队不超过15人,成员人数不含学生。(三)具备一定的实验平台支撑条件。每个团队必须明确所依托的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应拥有相对独立、固定和集中的实验室,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人文社科类团队不低于15平方米)。(四)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承担
4、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团队近三年至少已有3篇论文被SC1.或E1.(CSSC1)收录,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或单个合同实际进账金额1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2项;或者主持省部(含武汉市)及以上级别的科研平台(团队)建设项目;或者近三年内已获得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含人文社科奖)。这些科研成果原则上应该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五)重点团队采用“揭榜挂帅制”。重大成果培育团队:榜单任务为国家级科技奖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申报重大成果(国家级科技奖)培育团队,团队负责人须作为第一完成人至少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申报重大成果(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培育团队,团队负责人须作为第一完成人至少
5、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重大平台培育团队:榜单任务为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或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人文社科平台(基地)1个。团队应具备相应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基地)。重大项目培育团队:榜单任务为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或国家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1项。团队负责人须至少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并获得过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前沿交叉研究团队:榜单任务为主持省级及以上高新领域重大(重点)项目1项或每年发表3篇及以上高质量科研论文(A类)。团队研究方向应在高新技术领域或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团队成员须发表过高质量科研论文(A类)文章
6、3篇及以上。第七条团队的建设期为三年,每三年进行重新组建和申报,组建采取自愿组成和自愿退出的方式,鼓励跨院(部)、跨学科组建团队。第八条团队申报与评审(一)团队的遴选,采取自由申请、院(部)推荐、校学术委员会评审的方式进行,从院(部)已形成的科研团队(或课题小组)或申报组建的团队中择优选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只能参与1个团队。(二)各院(部)根据申报条件集中申报,填写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附代表性成果材料,上报科技处。(三)团队评审主要以前期工作基础和学术实力、合作基础等作为标准。(四)校学术委员会经投票方式确定团队初步名单。(五)上一轮考核合格的校级团队直接入选新一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7、,但申报重点团队的需要重新评审。(六)学校研究确定校级团队和院(部)级团队名单,重点团队主要从“申博”学科中遴选。(七)获得批准的校级团队,由团队负责人与学校签订XXXX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合同书一式四份,经所在学院审查后,报科技处备案。第三章管理与运行第九条团队实行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团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进行运作和管理。校级团队负责人的变更及团队成员的异动,须在每年年度考核后一周内提交报告,报科技处存档备案,作为下一年度考核的依据。学校每年初对团队成员进行公示、备案后,年度内不得调整。第十条团队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运行、分配、奖惩和协调机制。第十一条团队负责人按照团队内部管理制度自主进行团队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 大学 科技 创新 团队 建设 实施 暂行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