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复位技术复位就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和支架作用。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在治疗中应遵守四个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骨折的复位要求】骨折复位有非手术(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之分。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有时可结合局部外固定)以及持续牵引复位。临床上绝大多数骨折都可用手法复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要求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复位的准备】麻醉:采用麻醉止痛以便于复位操作。一般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高
2、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一般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基本手法】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须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拔伸牵引:目的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
3、而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病人而定,要持续稳准。旋转屈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叠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主要畸形。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复位。以人体的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的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的手法。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摇摆触碰: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一般经过上述手法,骨折整复即可结束。按摩推拿:主要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
4、骨折的复位,亦可舒展通达,尤其对骨关节周围的骨折更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行走方向,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夹挤分骨:凡是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食中环三指,由骨折的背侧夹挤骨间膜,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远近骨折段即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折顶回旋:对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如图.回旋的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整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
5、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整复效果。2、夹板固定技术【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用物准备】45块小夹板,1卷棉纸,1卷绷带,4根扎带,用纱布自制压垫13块,剪刀,酒精灯等。【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帖牢。将棉纸或棉垫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然后夹板固定,其包扎方法有
6、2种:1、简单包扎法: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以11.5cm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由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外层,以绷带包缠,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2、续增包扎法:从骨折部肢体的远端向近端地包扎2层绷带,放置压垫,并放置两块起主要作用的夹板,以绷带包2周,再放置2块夹板,再用绷带包扎,最后敷缚扎带34条。【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必要时适修整夹板外形,穿好扎带,在特定的部位订上图钉以防扎带滑动。2、做好解释,嘱患者放松。3、再次仔细阅片,确定压垫或磨菇头放置
7、部位。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骨折部位,取合理体位。5、操作完毕,观察夹板的松紧、患肢血运、皮肤感觉、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等。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上肢骨折可患者悬吊制动。7、交待患者注意事项。8、整理复位场地,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抬高原则是患部高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2、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广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5、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10天内,每天检查2
8、次。松紧度以扎带在夹板上上下移动ICm为宜。6、定期X片复查,前2周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7、指导患者适时功能练习。8、不稳定骨折不宜用敷药。3、石膏固定技术【应用范围】1、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固定。2、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3、四肢神经、血管、肌健、骨病手术后的制动。4、躯干和肢体矫形手术后的外固定。【禁忌症】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2、进行性浮肿患者。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用大型石膏。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用品】石膏绷带、医用脱脂棉、胶布、自来水及盛水容器等。【石膏固定前的准备】(一)向患者及其家
9、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二)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纱布、棉垫都应纵行放置,以避免患肢肿胀后形成环形压迫,妨碍患肢血运。纱布、棉垫不应用胶布粘贴在肢体上,以防引起皮炎或皮肤水泡,更不能用绷带作环形包扎。(三)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以求得心应手,忙而不乱。(四)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石膏绷带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一)浸泡石膏绷带方法:用水桶或面盆盛以温水(4042C,以手试之,不烫即可),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
10、排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图不可用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二)衬垫石膏无弹性,不垫以衬垫,就易引起组织压伤。一般而言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纸、棉絮垫等。石膏绷带固定前,应在骨骼隆起部位先垫棉纸或棉垫。(H)固定时应使肢体关节所处功能位置:1、手与腕关节:(D拇指对掌位(2)其他手指与拇指成对掌位。(3)整个手的功能位即掌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指分开,各指间关节稍许弯曲,拇指内旋正对示指,呈握球姿势。(4)腕关节背屈15。30。,向尺侧
11、偏斜约IO0(在挠骨下端骨折有移位时)如执笔姿式。(5)前臂呈中立位。2、肘关节:屈曲90。3、肩关节:上臂外展5070,肩关节前屈40,外旋1520,肘关节屈90;前臂轻度旋前,使拇指尖对准病人鼻尖,石膏包扎后称“肩人字石膏”。4、踝关节:中立位足背伸90与小腿成直角。5、膝关节:屈曲5-IO0,幼童可伸直位。6、脆关节:根据性别,年龄、职业不同稍有变动,一般外展1020,屈曲1015,石膏包扎后称“髅人字形石膏”。7、石膏背心:腹侧自胸骨柄至耻骨联合,背面自肩胛以下至箭骨部,两侧自肩关节以下开始直到骨盆。8、蛙式石膏,适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酸脱位(即先天性胺脱位),施行关节复位术后的外固定。两
12、侧微关节均外展外旋并屈膝90。【石膏绷带固定类型】(一)石膏夹板:不适宜立即行管型石膏固定的骨与关节损伤和伴有软组织肿胀的病人、或不需要管型石膏固定的患者,如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辅助外固定,可采用石膏夹板。它是将石膏绷带根据需要,定出长短宽窄,在平板上铺开,来回重叠,上肢810层,下肢1012层,然后从两头叠向中间用水浸泡后,用手推摸压平,放于置衬垫的肢体的伸面与屈面,然后用湿绷带固定于功能位置。优点为发现肢体肿胀可迅速减压,到肿胀消失再换管型石膏。有时仅用一页石膏板作临时固定,叫石膏托。上肢一般在伸面,下肢置于屈面。用石膏托需要包括肢体圆周2/3才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厚度上肢810层,下肢1
13、214层,方法同石膏夹板。(二)管型石膏先将待固定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由助手扶持,按规定加垫,必要时先制作石膏托,然后将浸透的石膏绷带由上而下地,围绕着固定肢体上均匀滚动,绷带边相互重叠1/3,接触肢体的内层石膏绷带平整,不应有皱褶或绷带间遗留空隙,更不要缠绕过紧,其基本手法在于石膏绷带是粘贴上去的,而不是拉紧了再缠上去。为了适应肢体上粗下细,缠绕时应与肢体纵轴呈垂直折叠石膏绷带于石膏托侧,以适应肢体形态。缠绕石膏绷带时,术者应逐层用手掌均匀抚摸,促使各层紧密接触,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层。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术者,尤其助手,在缠绕过程中不应中
14、途改变肢体的位置及伸屈度,以防折断石膏,影响固定效果。此外应以手掌托持患肢,禁止抓提,更不应用手按压,以免局部石膏凹陷形成压迫,造成肢体血液循环隙碍或产生压迫性溃疡。石膏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以增强石膏绷带对肢体的固定性能。将边缘多余部分修整,充分露出不包括在固定范围内的关节以及指(趾)以便观察肢体血循、感觉、运动情况,同时有利它们功能锻炼。用红笔注明诊断,受伤日期和石膏绷带包扎日期,有创口的可将伤口位置标明或将开窗位置划好。【石膏绷带固定范围】石膏对患部的固定有一定范围,其原则是将患部上、下两个邻近的关节一起固定。【石膏绷带包扎后处理】(一)石膏末干前,潮湿的石膏容易折断、受压变
15、形,病人须卧木板床,应用软枕妥善垫好石膏、冬季注意保温,可用灯烤、烤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石膏,但应防触电与灼伤。(二)抬高患肢,有助静脉及淋巴回流。(三)注意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经常观察指、趾皮肤的颜色、温度并与健侧比较,如有剧痛、麻木、指、趾肿胀、发冷、苍白或青紫等,提示血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石膏夹板固定者可剪除绷带,重新固定;管形石膏固定者应将石膏一侧或二侧沿长轴方向剖开,直到皮肤完全暴露为止,血循改善后,再在其间隙填以棉花用软绷带包扎,如不能缓解应折除全部石膏进行检查。(四)病人诉石膏内局限性持续疼痛,经观察不缓解时,为预防压迫性溃疡发生,应在疼痛处“开窗”减压。(五)若需检查、拆线、换药行局部石膏“开窗”时,应用棉花纱布将开窗部位填平包扎,以免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生边缘压迫性溃疡。(六)石膏管型固定后,若因肢体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而失去固定作用时,应予重新更换石膏。(七)加强患肢功能锻练,防止和减少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直。(八)石膏内皮肤发痒,禁用木棍,筷子等物伸入抓痒,以免污染手术伤口或将皮肤抓破导致感染。(九)要保护石膏,防止折裂、被水浸湿及大小便污染。(十)防止发生褥疮,应予翻身擦背。【石膏固定的并发症】(一)压迫性溃疡:石膏塑性不好、衬垫不当可引起压迫性溃疡,尤以骨隆起部位,如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