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docx
《肾病科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病科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1.iferativeg1.omeru1.onephritis,M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capi1.-Iaryg1.omeru1.onephritis),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3型,即I型、n型(致密物沉积病)、in型;最新的分类是根据发病机制分类,即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补体介导性。本节讨论原发性MPGNo【病理】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壁重构(系膜组织的插入和基底膜“双轨征”形成)为主要特点。光镜下
2、可见弥漫性毛细血管壁增厚及内皮细胞增生,伴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系膜细胞和基质重度增生,并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插入,毛细血管壁增厚。插入毛细血管壁的系膜基质与基膜有相似的染色,在嗜银染色下表现为双层或多层基膜图像,呈“双轨征”。系膜基质显著增加,毛细血管腔大部分闭塞,小叶结构呈分叶状。根据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可将MPGN分为三型:I型内皮下和系膜区有致密物沉积;H型毛细血管基膜致密层被大量呈带状分布的电子致密物取代,故又称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皿型可见内皮下和上皮下致密物沉积,又可分为BUrkhoIder亚型和StrifeandAnders亚型I型最常见,占80%:H型和H1.型分别占1
3、3%和7%左右。【发病机制】MPGN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免疫学机制有关,主要是肾小球系膜与毛细血管壁中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沉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损伤,主要是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其主要病因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疾病。补体介导的损伤是由于补体旁路调节失常引起的。约3/4的MPGN患者血中出现补体C3、CIq及C4降低,肾小球内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提示旁路途径及经典途径均被激活而导致血中补体的降低。有三种类型的致肾炎因子可能与MPGN患者的低补体血症的产生有关,即经典途径的致肾炎因子(NFC或C4NeF)、补体放大反应过程中的致肾炎因子(NFa或C3NeF)以及终末通路中的致肾炎因子
4、(NFt)O【临床表现】MPGN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有下降趋势,但在低到中等收入国家仍较常见。主要见于少儿及青年。90%的I型和70%的D型患者处于8-16岁的年龄段,小于5岁或大于40岁者少见,男女比例为1.2:K三型的临床表现相似,1/3以上患者起病前有感染史,尤其上呼吸道感染。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约1/4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至少一半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0%-40%起病时有高血压,随病情进展,绝大多数继发高血压。25%起病时即有肾功能损害,预后多差。儿童起病时常表现为血尿,较少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和团血压。【实验室检查】有肉眼或镜下血尿,30%的无症状蛋白尿,半数患者有肾病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肾病 增生 肾小球 肾炎 诊疗 规范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