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
《最新: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自2010年以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对SFTS诊疗能力的提高,我国SFTS整体病死率下降,但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为提高对重症SFTS患者的临床救治能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专家,结合近十余年SFT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诊疗经验,讨论并形成本共识,为进一步提高重症SFTS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指导性意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feverw
2、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virus,SFTSV)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以成人感染为主,近年来也有儿童感染病例报道。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且迅速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统称为重症),最终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SFTSV主要通过婢叮咬传播给人类,与猫和狗等动物密切接触或人与人直接密切接触导致传播也有报道。从2004至2009年,我国山东、河南和湖北等地陆续报道以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至2010年8月,由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病毒,最终确定为SFTSVe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0年颁布了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方案,以规范该疾病的诊疗。近年来,SFT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至2021年,全国共报道SFTS确诊病例12953例。虽然国内SFTS病死率从2011年的10.58%降至2021年的5.07%,但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FTS患者病死率高达44.7%o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报道当地SFTS病死率也超过20%o因此,对重症SFTS患者的救治,是SFTS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鉴于重症SFTS病死率高,且存在认知、诊治及防控问题,并缺乏共识指南指导意见,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学、动物医学、生
4、物安全和防护领域专家讨论论证,并咨询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领域专家意见,结合近十余年SFT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本中心十余年救治诊疗专家经验后形成本共识,希冀为进一步规范SFTS诊疗,提高重症SFTS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指导性意见。1病原学特征SFTS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1.ebOVirUS)的新成员,于2019年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更名为大别班达病毒(Dabiebandavirus)oSFTSV大体上呈球形,直径80120nm,基因组包含3个单股负链RNA片段(1.M和S),1.片段编码RNA
5、依赖性RNA多聚酶;M片段编码包膜糖蛋白Gn和Gc;S片段是一个双义RNA,通过双义编码策略编码核蛋白N和非结构蛋白NSso核蛋白包裹基因组RNA,组成的复合体进一步结合1.蛋白,形成活性转录酶/复制酶复合物。Gn和Gc糖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构成病毒体表面的棘突。糖蛋白介导受体结合与病毒进入细胞,是中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靶点。SFTSV对热敏感,6030min能被完全灭活,不耐酸,对紫外线、乙酸、氯仿及甲醛等敏感,对次氯酸等常用含氯消毒剂亦敏感。目前报道SFTSV共有6种基因型(AF)在中国以基因型F、A和D为主,而基因型B在韩国和日本占优势。对韩国SFTS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CSF)样本进行遗传
6、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基因型B-2病毒株最为普遍且病死率最高(43.8%),其次是基因型A和Fo2流行病学特征2.1 传染源婢可能是SFTSV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家养脊椎动物如牛、羊和犬等也可能是储存宿主。人只是偶然宿主(ACCidenta1.host),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被血污染的衣物可能具有传染性。在SFTSV流行区的动物血清学研究中,牛、羊、狗、猪和鸡等动物被发现携带特异性抗SFTSV抗体;在SFTSV感染猫的血清、眼拭子和唾液中可检出高水平SFTSVRNAo2.2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婢(主要是长角血婢,日本硬婢和微裂头婢、龟甲钝齿螭等也有报道)叮咬传播,目前已有通过气溶胶或
7、接触感染者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人际传播和猫狗等宠物-人之间传播21的报道。2.3 人群易感性和流行特征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及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在安徽省合肥市5个有SFTS流行的县进行健康人群SFTSV抗体筛查,阳性率为20.16%,提示该病存在轻型病例或隐性感染的可能。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部分地区高发,呈现一定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全年均可发病,410月为该病流行期,57月为发病高峰期。2011至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西藏、青海、宁夏4个省(自治区)无病例报告外,其他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SFTS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山东、
8、河南、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及江苏7个省,报告发病数占99.23%o在韩国、日本及越南等国家也有快速增长的病例报道。SFTS流行地区多处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区,生态环境常见灌木丛、草地等植被类型覆盖的丘陵山地。本病的扩散和持续均受海拔、森林、作物和灌木高覆盖率以及候鸟栖息地附近的驱动,还有不同的气象驱动因素。通过对迁徙候鸟的研究,目前认为由候鸟运输的孤雌生殖亚洲长角血婢在SFTSV的快速传播中起主要作用。3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本病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显示,SFTSV在人类中传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婢叮咬,侵入人体后,SFTSV再侵犯距叮咬伤口最近的淋巴结,淋巴细胞(尤其是B细胞)是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重症 发热 血小板 减少 综合征 诊治 专家 共识 最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