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霉病的探讨.docx
《关于水霉病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水霉病的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水产养殖动物水霉病防治的探讨鱼料部市场技术部一、什么是水霉病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主要病原为水霉菌。水霉菌由于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可以感染草鱼、花妒、大银鱼、斑点叉尾蛔、大鳏、黄鳍、月鳗、虹蹲、黑鱼、中华绒螯蟹等诸多水产养殖动物的卵、苗种及成体,因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然而,水霉菌在养殖水体中普遍存在,抗逆性强,能形成雄器和藏卵器进行有性生殖以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因而药物在低剂量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往往难以将其杀灭,这也是自孔雀石绿被禁用以来氯化钠、福尔马林、过氧化氢、臭氧等药物难以有效控制水霉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水霉病的发生除了水霉菌感染外,还受养殖动物体表损伤、免
2、疫力下降、温度骤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与孔雀石绿药效相媲美的商品化水霉病防治药物问世之前,必须要充分认识水霉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水霉病的预控工作。鉴此,本人针对水霉病的病因与病症、流行规律,提出了一些控制水产养殖动物水霉病的策略,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二、水霉病的病因与病症水霉病的主要病原是:水霉菌。然而各种研究表明,水霉菌的存在仅是引起养殖动物水霉病发生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养殖动物体表损伤以及免疫力下降、水温骤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例如,拉网、排污、选别等各种操作不当造成养殖动物体表损伤,温度骤降引起养殖动物冻伤,水质恶化、营养不良、损伤、
3、应激等因素导致养殖动物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在养殖动物体表损伤、免疫力差等情况下水体中广泛存在的水霉菌会寄生在伤口处,通过伤口吸收营养成分发育生长,并将菌丝侵入到肌肉、真皮等组织,造成组织坏死,从而诱发水霉病。然而,养殖动物在水霉菌感染初期,肉眼难以看到明显病症,随着水霉菌在伤口处大量繁殖,便入侵上皮及真皮组织产生内菌丝,与此同时向外生长形成外菌丝,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或黄色棉絮状菌丝。由于内菌丝能够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来分解养殖动物机体组织中的蛋白作为自身生长繁殖的营养源,因而养殖动物体表在水霉菌感染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粘液,并出现焦躁不安、活动能力下降、极少摄食或者不摄食等症状,严重时会在伤口处
4、形成溃疡,最终因体力不支、继发感染寄生虫性和细菌性疾病而死亡。二、水霉病的流行规律水霉菌在养殖水体中广泛存在,以胞子方式传播,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养殖水体环境。据报道,水霉菌在PH值4-11、水温5C-30C条件下均能生长繁殖,其最适生长PH值范围和温度范围分别是6-9和25C-30C因此,作为水霉病的主要病原,水霉菌几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能够生长繁殖,仅繁殖速度所有不同。由此来看,养殖动物体表损伤与免疫力下降、以及水温骤变等因素对水霉病的诱发极为重要。尤其在冬春两季,水温骤变频繁,拉网、冰冻等造成养殖动物损伤的几率高,养殖动物免疫力也相对低下,因而水霉病容易高发,这也是水霉病的主要流行月份是每
5、年12月至次年4月左右的主要原因。此外,一般来说,水霉病属于慢性病,不会造成养殖动物大批死亡,健康养殖动物也不易感染,但养殖动物一旦患病却不易恢复,规格小的患病养殖动物也容易发生死亡,尤其在水温转暖季节,还极有可能继发感染细菌性传染病,造成更大地死亡率。三、水霉病的防控措施自2002年孔雀石绿因被证实具有高毒素、高残留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潜在危害而被我国水产养殖业禁用后,国内学者对水霉病防治药物的筛选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一些对水霉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消毒剂、中草药等绿色低毒药物,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因孔雀石绿禁用所带来的水霉病防治药物缺失的空白。然而,实践表明,这些药物的效果受水温、养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水霉病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