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出血)急性期诊疗方案2013.docx
《中风病(脑出血)急性期诊疗方案20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脑出血)急性期诊疗方案2013.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陵县中医院脑病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伏。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各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形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偏,人民卫
2、生出版社.2007年)。(1)临床特点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2)辅助检查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是诊断口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的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情况。头颅MR1.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MR1.检查能更准确的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如能较好的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脑血管造影(DSA):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或CT和MRI检查怀疑有血管异
3、常时,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可清楚的显示异常血管及显示出造影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可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为60%左右。对大量的脑出血或脑疝早期,硬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二)病类诊断1 .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 .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三)证候诊断1.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2 .元气败脱证:神昏,肢体瘫软,目合口张,呼吸微弱,手撒肢冷,汗多,
4、重则周身湿冷,二使失禁。舌痿不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3 .肝阳暴亢,风火上找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4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较多。舌质暗红成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5 .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皓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澹,手足肿胀。舌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边有齿痕,脉沉细、细缓或细弦。6 .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
5、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绛或暗红,或舌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痰热内闭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推荐方药:羚羊角汤或清心宣窍汤加减。羚羊角、龟板、生地、丹皮、白芍、夏枯草、生石决明等。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丸、牛黄清心丸、紫雪散、珠珀猴枣散等。2 .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推荐方药:参附汤加减或合生脉散加减。人参、附子等。中成药:四逆汤、生脉饮等。3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清热。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膝、石决明、川牛膝、杜仲、
6、桑寄生、黄苓、山板、益母草、夜交藤、茯神等。中成药:天麻钩藤饮颗粒等.4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抬法:清热化痰,息风通腑.推荐方药:星篓承气汤加减。全瓜篓、胆南星、生大黄、芒硝、丹参等。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5 .气虚血瘀证治法:补益元气,活血通络。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芭、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芳、红花、桃仁等.中成药:消栓通络片、通心络胶囊.、脑心通胶囊等.6阴虚风动证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或育阴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常见变证处理:急性期
7、重症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等变证,需及时救治。出现顽固性呃逆者:如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加减,西洋参6g、粳米30g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如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躁,甚至神昏澹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者选用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15g、芒硝分冲9g、厚朴9g、枳实9g、沉香粉分冲1.5g以通腹泄热,和胃降逆:如烦热症状减轻,但仍呃声频频,可予平逆止呃汤(经验方)治疗,炒刀豆9g、青皮6g、枳壳9g、旋覆花9g、制半夏6g、枇杷叶9g莱服子9g、鲜姜3g以和胃降逆,兼有气虚者,可加生晒参6g。同时可配合针灸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 脑出血 急性期 诊疗 方案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