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泄泻诊疗方案.docx
《中医小儿泄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小儿泄泻诊疗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囱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
2、;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疾病分期1 .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2 .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3 .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三)疾病分型1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四)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
3、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6)脾肾阳虚泄泻证:大
4、便稀源,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I)中药汤剂风寒泄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推荐方药:蕾香正气散加减,蕾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中成药:紫香正气口服液等。湿热泄泻证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推荐方药:葛根苓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苓、黄连、茯苓。中成药: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伤食泄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推荐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瓶子。中成药:保和丸等。寒湿泄证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推荐方药:桂枝加人
5、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蕾香、诃子、炮姜。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脾虚泄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慧彼仁。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启脾口服液等。脾肾阳虚泄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茯苓。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2)中药煮散剂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采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小儿 泄泻 诊疗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