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保障改革趋势.pptx
《国外社会保障改革趋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社会保障改革趋势.pptx(5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0071035 许伟杰10071036 黄升亮10071037 李宁10071038 仇佳10071039 周镇10071041 孙煜程10071045 陶树元一、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三个命题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改革与建立起来的。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最新变革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关系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政策导向。人口结构的老年化被认为是福利制度最大的一个财政负担。资本、贸易和生产的日益全球化被视为是福利国家产生较大影响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非商品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商品化”
2、改革趋势。人口老年化的三个趋势: 第一个是当前的退休人口领取退休金给付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 第二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缴费念书由于比以前实际工作时间的减少而减少了; 第三个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而导致费基不断相对缩小。 导致这场“再商品化”的“双重因素”即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指尖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前者是发生这场“制度改革”的“内生因素”,而后者是“外升因素”。“再商品化”过程既是老龄化趋势的一个必然结果,又是全球化结果的一个必然趋势。近年来,发达国家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失业保障的负担。主要的措施包括:削减给付水平、缩短给付时间、严格给付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绝大多
3、数欧洲国家对失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措施可以归纳为三:削减给付水平,缩短给付时间,严格给付条件。 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配合对失业给付的削减。在普遍实施削减给付水平,缩短给付时间,严格给付条件的政策取向中,各国均不同程度的提出了“工作有其酬”的口号,试图进一步强化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失业补助和工作给付之间的联系,实现从“消极的补助”向“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过度与发展。 在许多欧洲国家,“就业原则”曾经是二战后“立国”的一个支柱,它的基本含义是对“工作权利”的确认与确定。现阶段的改革将就业扶持政策中“消极的扶持”改为“积极的联系”即把保险缴费与收益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津贴领取尽量
4、地“自立”,强调权利与义务之间的联系,强调每个国民既享有给付的权利,又有工作的义务。瑞典1998年的“社会服务法案”明确了“自立”的个人责任,规定地方政府有权要求社会救助申请者参加培训,并且与丹麦与瑞典一样,首次将“工作福利”引入到社会救助计划这个最后的安全网之中。挪威1993年的“社会救助法案”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利,地方政府有权要求失业救济的申请者必须参加工作,不工作者就没有任何津贴。 由于社会养老保障属于一种“延迟支付”,所以最容易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且数额巨大,影响深远,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是最激烈和惊心动魄的。传统的现收现付制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
5、发展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这个传统的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遇到了收不抵支的财政窘境,国家负担越来越大,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社会养老保障的私有化即,从DB型现收现付制向DC型完全积累制的过渡与转型,其主要特征有两个:建立储蓄型个人投资账户,体现明晰的个人财产权利,而非DB型那样全社会统筹使用和全社会的统一给付个人账户中的资产投资行为完全进行分散决策(由账户持有人个人决策),委托投资管理,实施市场化的投资策略,而不像DB型那样完全由政府统一投资管理和进行保值增值。 但是在转型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遇到两方面的困难和阻力。需要巨大的转型成本。 由DB型直
6、接向DC型完全积累制转型需要巨大的成本(如预筹基金),所以需要DB与DC之间的混合型制度:一种为“名义缴费确定型”(NDC,即名义账户制),是“模拟的”的积累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化”积累制;另一种为“半积累制”,如中国现行制度。第二个困难来自于非经济领域的社会政治问题。 在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大陆“合作主义政制”结构的三方伙伴谈判机制历史悠久的那些国家,由于改革的预期必然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国家进行的任何私有化改革都常常引起激烈的社会反弹甚至遭到工会和社会各阶层的一致反对,引发社会游行示威罢工抗议等激烈的集体行动,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改革举步维艰,屡屡受挫。这样,各国的改革幅度、进
7、程和力度就会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激烈私有化改革”、“温和私有化改革”和“基本不改革”。激烈私有化改革国家是指制度上的改革,即面对社会养老制度的性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激烈私有化改革国家有英国、瑞典、意大利、波兰、瑞士、荷兰等。英国是第一个对基本养老制度进行改革的国家,其改革的结果是使其第一和第二两个养老支柱的整体框架发生了根本变革,从总体上削减了政府退休金的给付总量,提高了个人在养老体系中的作用除英国外,瑞典、波兰、意大利等六个国家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不约而同地引入了“名义账户制度”。这种制度采取了二战后法国流行的“积分制”和美国80年代兴起的“现金余额制”的某些核心特征。从本质上
8、讲,包括英国改革在内的全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可以被归纳为个人和市场的作用不断扩大与国家和政府的责任逐渐缩小的这样一个根本趋势,这就是养老保险制度“再商品化”改革的核心。温和私有化的国家有德国、匈牙利、爱尔兰、加拿大等。为缓解福利支出的财政压力,这类改革的特点是削减给付标准,提高退休的年龄,严格给付的资格,因此,这类国家的改革也可被称为“单项改革”或“边际改革”。德国90年代对养老制度进行了两次改革。第一次是1992年,其措施包括: 将养老给付的指数挂钩对象由毛收入缩小为净收入,这样就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养老给付的水平,将养老成本在退休人员和在职工人之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分配”;提高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外 社会保障 改革 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