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知识.docx
《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知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水泥的常用控制技术指标(1)水泥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用比表面积表示,规范要求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其他品种的水泥细度用筛余表示,其80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由于水泥标准仅规定细度的下限,造成目前水泥普遍偏细,很多水泥比表面积都超过350m2kg,有的甚至超过380m2kg.水泥磨的太细,造成其需水量增加,与外加剂相容性差,外加剂用量也相应增加,生产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大。水泥细度偏细,水泥水化速度快,水化热过快释放,给混凝土温控带来难度,温度裂缝的几率增加。早期强度的过快增长,造成后期强度增长不足,甚至有强度倒缩现象。因此,水泥
2、细度太细,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耐久性都是不利的,国家相关标准应控制水泥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这是很有必要的。(2)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的技术性质中有体积安定性和凝结时间,为了使其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国家标准规定必须采用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泥净浆来测定。获得这一稠度时所需的水量称为标准稠度用水量。影响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因素有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的细度、混合材的种类和数量等。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水泥的需水量,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混凝土用水量有一定的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时,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要达到相同的坍落度,混凝土用水量也要相应的增加。匡楚胜以水泥标准稠度用
3、水量25%作为标准值,得出混凝土用水量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变化的经验公式:W=C(N-0.25)0.8式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变化值,kgm3;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N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o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当水泥用量为300kgm3时,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变化1%,保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混凝土用水量要增加2.4kgm30(3)水泥碱含量水泥中碱含量增加,其需水量也相应增加,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差,混凝土开裂敏感性增加,不利于耐久性控制。但水泥碱含量也不是越低越好,其碱含量不足也会造成与外加剂适应性差,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外加剂用量稍高于饱和点,混凝土容易出现泌水、离析。因此,水
4、泥适宜碱含量以Na20当量为0.4%0.6%。(4)水泥异常凝结水泥的凝结时间是指水泥从开始加水拌和到失去流动性质所需的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为水泥从开始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水泥开始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对施工有重要实际意义,其初凝时间不宜过早,以便在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混凝土或砂浆的搅拌、运输、浇筑等操作;终凝时间不宜过迟,以使水泥能尽快硬化和产生强度,进而缩短施工工期。1 .水泥快凝。水泥中C3A含量高或活性高,水泥中的硫酸盐不难满足正常凝结需要时,C3A快速水化造成水泥在45min内凝结,
5、这种现象称为快凝。2 .水泥闪凝。水泥中石膏掺量很低或可溶性石膏很低,不能抑制C3A的快速水化,造成水泥瞬间凝结,同时有水化放热现象,称为闪凝。3 .水泥假凝。水泥中C3A含量低或活性降低,而水泥中半水石膏含量偏多,浆体中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达到饱和形成一定量的二水石膏晶体,使浆体稠度增加,流动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假凝。假凝与快凝和闪凝的区别是没有水化放热现象。(5)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其拌合物的流动性、坍落度保持能力良好,无离析、泌水现象,即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好。反之,出现外加剂用量高,混凝土用水量偏高或流动性和坍落度保持能力降低,以及异常凝结,则二者相容性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原材料 水泥 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