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造林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造林技术的发展.docx
《内蒙古造林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造林技术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造林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造林技术的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造林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造林技术的发展一、造林的规模大、速度快内蒙古是一个林业大省之一,林业用地面积4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7.6%,在林业用地中,有森林3.1亿亩,宜林地L7亿亩,居全国前列;森林总蓄积量12.9亿nA居全国第五。根据2003年统计,人工林面积由解放初的67.5万亩,增加到8600万亩,居全国前列;森林覆被率50年代为7.7%,1998年为14.82%。2003年为17.57%。2002年和2003年我区突破了年均人工造林IOOO万亩的大关。成功地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二1994-1999年
2、全区土地沙漠化扩展速率为0.87%,目前已降为0.25%,属正常波动范围,沙漠化土地处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二、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造林的地方标准长期以来,我区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造林的技术规程,确保了造林事业的发展。这些标准有:造林技术规程(蒙DB42287)、造林技术规程(蒙DB15/T389200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蒙DB15/T2831998)、杨树人工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蒙DB525.2-89)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树种质量等级(2002)等。三、林业生态工程成为我区造林的主体继1978年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我区先后启动了平原绿化、防沙
3、治沙、黄河上中游防护林、辽河防护林五大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我区承担了“三北”防护林工程1/3和全国防沙治沙工程40%的建设任务。进入新世纪,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相继启动国家“六大”重点林业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使全区22%的风沙危害区得到有效控制,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森林覆盖率已分别达到20%和15%以上;浑善达克沙地得到初步治理;20个平原县,74%以上的农田牧场实现了林网化;全区25%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近2万km铁路、公路和众多的水库拥有了防护林带。这对改善我区生态环境,提高造林质量,加快林业建设速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建成一批生态精品工程我区林业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应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
4、技术,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为依托,建成了一批林业生态的精品工程,这些工程曾获得国家或自治区的科技进步奖,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是开创性的生态工程,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工程有:阿盟围栏封育复壮更新荒漠胡杨,鄂市飞播造林治沙,太平地农田防护林,黄羊洼草牧场防护林,城子乡干旱黄土丘陵草田林网,乌盟后山跨旗县生态工程,乌海葡萄,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封育,巴盟果树绿色长廊,包头城市园林绿化等。五、因地制宜采取造、飞、封多种造林方式在适宜人工造林的地方,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大面积沙区和部分偏远山区采用飞播造林,在有条件的山区和沙区进行封山(沙)育林。各种造林方式的采用,大大加快了造林绿化的速度,降低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造林 事业 取得 成就 技术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