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docx
《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 史,这60年也正是对外汉语事业飞速发展的60年。对外汉语教师从若有若无、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应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于教学中,到有意识地根据二语习得 的研究成果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不算漫长的过程。本文从语音、语 法、词汇三个角度,对如何将第二语言习得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进行一个初 步的探讨。对于汉语学习者主要出现的语音“僵化”问题,提出采用科德的“偏误 分析”步骤收集语音语料,具体分析汉语学习者的语音偏误情况,有针对性地进 行教学。针对语法教学晦涩难懂且缺乏使用语境的问题,提出
2、依据“输入假说+ 习得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相对于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提出依据朗的“互动 假说”理论编排教学,作为词汇教学方法的补充。【关键词】二语习得;汉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是研究人们如何学习第二语言。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仅 仅就教学法谈教学法,那么,这些教学法有时就是空洞的,似无根之木一般缺乏 依据。要开发有效的教学法,就要建立在对语言学习发生的方式的理解上。因此, 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法才能更加有效。语音、语法、词汇是汉语教 学的三个重要方面,目前的汉语教学法已经有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但同时 教师仍然希望解决某些困扰多年的问题。比如,汉语学习者的某些语音常常在某 一阶段停
3、滞不前,甚至形成固定的错误的模式,或者某些语法学习让学生感到晦 涩难懂且不知如何应用,或者是否能让词汇教学也有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学。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依据实际教学案例,逐一探讨如何将第二语言 习得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融合。一、语音教学:僵化+偏误分析20世纪60年代,因为教师和语言研究者发现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 存在一些弊端,他们开始逐渐将目光投向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产生的偏误,虽 然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已经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但是却缺少分析学习者语言偏误 的理论框架。直至1967年,科德发表了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这篇文章, 为教师和研究者分析学习者偏误提供了理论支撑。在
4、这篇文章中,科德系统地阐 述了学习者偏误对语言教师、研究者、学习者重要作用。科德认为,语言教师通 过偏误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研究者可以透过偏误看到第二语言 是如何习得的;学习者能通过偏误验证他们对第二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同 时,科德还提出了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 偏误、评价偏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发现自己的学生存在某些系统性的 偏误,比如俄罗斯学生的二声、三声常常读不准,好像全都读成了一声,但仔细 观察还会发现这些“一声之中仍然存在一些差别。那么,教师如果想要就汉语学 习者的语音偏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纠错,就可以按照偏误分析的步骤来操作。首
5、先,教师可以收集本班学生的语音语料。因为研究对象明确,且不存在需 要了解历时变化情况,那么,教师仅需要以录音的方式收集语料即可。但是需要 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收集两类语音材料进行分析。第一种,是朗读状态下的语 料。此时,教师应选择篇章而不是词语让学生进行朗读,且尽量选择包含语音要 素多的篇章。第二种,是即兴说话状态下的语料。这种语料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汉 语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的语音情况。第二个步骤,是鉴别偏误。语音偏误的标准 很好确定,就是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收集的语音包含朗读材料和现场自然说话两 部分语料,都不存在隐性偏误的问题。所以,教师只需要比照标准的普通话进行 鉴别偏误即可。第三个步骤,描写
6、偏误是此部分的关键。教师要细心对学习者的 偏误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出学习者常犯的语音偏误,如常常把35读成45或55, 214读成55,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等情况。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偏误在课上或课后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后可进行第四个步骤解释偏误,通过了解偏误形成的原因, 做到对学生偏误的形成过程心中有数。总的来说,偏误形成的原因就是语内偏误 和语际偏误。就语音偏误来说,语际偏误或者说母语负迁移是产生语音偏误的主 要原因。第五个步骤,是评估偏误。通过对已有的偏误进行评估,教师可以对纠 错的优先性做到心中有数,这会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判断哪类偏误即时纠正就 可以,而哪类偏误需要进行专门的练习。二、语法
7、教学:输入假说+习得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的核心部分,该假说指出,人们习得一种语 言,必须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教师为学习者提供 的语言知识,必须是难度略高于学习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其公式是“i+1”,i指 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稍稍高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认 为,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水平的语言材料,他们便会在理解 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那么,如何让学习者自 然而然、不知不觉的习得新的知识呢?我们知道,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体系当中,“习得”是作为“学习”相对应的词 而出现的。“习得是类似于儿童习得母语
8、那样,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下意识地 获得第二语言规则的一种心理过程。通过种种的研究比较显示,在“习得”的环境 下获得知识,要比在“学习的环境下获得知识更受学习者的欢迎,效果更好。那 么,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营造一种习得目的语的环境,或船:会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假设学生已经学习过“结果补语”,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创设“习 得环境的条件下,通过为学生提供“i+层次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可能补语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变化的结果,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记住了、学会了、 吃饱了、喝足了、看到、放下等。可能补语,则主要表示是否有可能出现动作的 结果或状态的改变。也就是说,汉语学习者已经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习得 理论 对外汉语 课堂教学 中的 应用 研究 教学 现状 存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