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之见——《艺术哲学新论》读后感.docx
《缝隙之见——《艺术哲学新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隙之见——《艺术哲学新论》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缝隙之见一一艺术哲学新论读后感18世纪下半叶,法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丹纳,将其在巴黎美术学校教授美术史的讲义编辑出版成艺术哲学。这部著作分为三篇,讲述意大利、尼德兰与希腊的艺术哲学,阐述了艺术产生的条件、历史分段、产生的原因与特征。艺术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18世纪下半叶,英国哲学家、美学家、表现派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出版艺术原理这部重要著作后,1924年3月出版了他的艺术哲学新论。1929年4月,美国布朗大学哲学教授克特约翰杜卡斯也出版艺术哲学新论。科林伍德与杜卡斯的同名著作,出版时间相差仅5年之久,是继丹纳艺术哲学问世后在美学界引起关注的事件。他们的著作分别于19
2、88年8月、1988年11月由我国工人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翻译发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颇为庆幸!艺术哲学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中,多数列为选修,因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师资上的一些局限,研习者甚少。笔者虽然之前阅读过,但记忆已渐模糊。今年夏天重温两部著作,对它们作了简要比较,从一些犹如“缝隙”处拾得一些心得。艺术哲学新论新在何处?这是笔者的首要提问。科林伍德的艺术哲学新论,共6章30节,文字比较简洁,结构明了清晰。著作的主要关注点一一艺术本质不是美,而是感情的表现。围绕这个问题,他发表了有别于他人的新的观点。在论艺术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时,他认为在各种艺术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美的意识,美的意识是一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哲学新论 缝隙 艺术 哲学 新论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