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牡丹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牡丹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牡丹产业发展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牡丹产业发展规划引言拥有丰富的牡丹种质资源及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我市牡丹产业由过去单一的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文化等多个领域,为持续高效开发牡丹资源,培育壮大牡丹产业,加快牡丹产业转型,不断巩固提升我市牡丹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按照“9+2”工作布局和“565”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编制依据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
2、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牡丹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制定市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牡丹是的重要城市元素,也是我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牡丹产业更是我市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2012年,国家林业局召开了全国发展牡丹产业专题会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相继对木本油料(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目前,全国牡丹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牡丹产业已成为牡丹适宜种植地区的共同愿景。为使牡丹产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发扬光大,市委、市政府将牡丹产业定位为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3、牡丹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第二章发展现状一、产业现状是牡丹的原产地、发祥地和重要的传播地,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恢复发展牡丹产业,初期以观赏园艺花卉为主。1982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定为市花。从1983年开始,我市每年举办一届牡丹花会。2008年,以牡丹观赏为主要内容的“省牡丹花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省牡丹花会”升格为由文化部、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节会一中国牡丹文化节。2012年,市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牡丹花都”称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台北花博会、2012年荷兰世园会、2014年北京
4、APEC会议、2015年“93”大阅兵、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中,牡丹作为指定用花,充分展现了其独特魅力。截至目前,中国牡丹文化节已连续举办35届,“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截至2016年底,新发展牡丹种植面积累计达21万亩,其中观赏牡丹种植面积3万亩、油用牡丹种植面积18万亩。牡丹企业272家,从业人员3.3万人,牡丹产业总产值240亿元。牡丹加工企业获得发明专利135个,深加工产品获得各类奖项83个,2家牡丹企业在股交所挂牌。牡丹全产业链雏形已初步形成,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发展,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食品、牡丹瓷、牡丹画等牡丹深加工产品和衍生品层出
5、不穷,有力的推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二、存在问题(一)产业结构不优。在观赏牡丹产业发展上势头强劲、优势突出,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油用牡丹发展突飞猛进,山东、甘肃、陕西、安徽、湖北等省均制定了未来油用牡丹发展规划,在油用牡丹栽培面积上发展迅速。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市需进一步优化牡丹产业结构。(二)市场运作程度不高。牡丹产业的现状是产业涵盖面广、类型比较齐全,但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小,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缺市场、缺品牌,缺龙头企业带动,具体表现为:一大一小(名气大、规模小)、一高一低(社会关注度高、产业贡献率低)、一强一弱(观赏牡丹强、产品加工弱)。(三)科技创新不足。高校、
6、科研院所、牡丹相关企业众多,但在牡丹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牡丹盆栽、高产高效栽培、切花保鲜、精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掘不够、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第三章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一、优势条件(一)生态环境适宜。独有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牡丹生长,自古就有“地脉花最宜”的说法。丘陵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牡丹属于落叶小灌木,根系发达,入土较深,吸收深层土壤水分能力强,丰富的丘陵山地资源为牡丹生长提供了独到的自然资源条件。位于黄河中下游中心区域,是我国牡丹生产的最适宜生态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对牡丹的冬眠、越夏极为有利,发展牡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浅山丘陵区植被以落叶小灌木为主,植被区
7、域广,发展生产性小灌木牡丹种植潜力巨大。(二)种质资源丰富。牡丹原产我国,中国牡丹共9个野生品种,其中及周边地区就有6个。国家牡丹园作为国家林业局设立的世界最大的国家牡丹基因库、国家牡丹种质资源库和国家花卉工程牡丹研发与推广中心,收集保存着国内外牡丹品种1362个,通过杂交育种和定向选育培育出油用和观赏牡丹新品种107个;农林科学院牡丹品种资源圃引种牡丹品种1060个、芍药品种210个;市花木公司引种欧美日牡丹及芍药品种300多个,建成了全国知名的国际牡丹种质基地;栾川县建立了世界唯一的牡丹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区。我市还培育出适宜盆栽、鲜切花的观赏品种和提取精油芳香品种、加工牡丹籽油的丰产品种等系
8、列专用牡丹品种。(三)产业基础扎实。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深加工牡丹品种以“凤丹”为主,种植区域广泛,其野生种“杨山牡丹”起源于嵩县。观赏牡丹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及历史地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和观赏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牡丹栽培专家技术人员队伍,2002年“牡丹地理标志”成功注册,2014年国家级牡丹芍药种苗出口安全示范区创建成功,为牡丹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牡丹基地呈现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态势,已由单一的观赏牡丹种植基地发展为盆养牡丹基地、牡丹嫁接苗繁育基地、油用牡丹基地、鲜切花生产及出口基地等多样化、规模化的牡丹生产基地。牡丹营销网络初具雏形,依托“牡丹花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牡丹 产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