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docx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电业中学张永新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明确老子、孔子的历史地位,简释其核心思想;归纳概括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寻找身边事物的对立关系,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培养用历史的眼光对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学习,学会用开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时1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剧烈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涌现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等一大批出色的思想家,他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那么,提出自己的思想。一、老子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经?虽然只有四五千字,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老子思想的精华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乃是老子思想的一种真
3、实表达。引用成语典故“塞翁失马,阐释老子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二、孔子1 .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年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曾祖父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逃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是鲁国人好礼的习俗很早就影响了他。15岁时,立下人生志向。20岁时,做过鲁国的委吏,看管仓库,计算账目;还当过乘田,即管理畜牧的小官。孔子30岁左右,思想体系初步形成,博学的名声大起来,有人愿意作他的门徒。从此,他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弟子。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曾经在外奔波14年,向所到国的国君讲解自己的治国理想,但都没有被采纳,政治上一无所获。孔子晚年,在家乡一边教书,一边整理周朝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孔子死
4、后,他的学生将它的言行编著成书,称为?论语?。2 .思想主张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引导学生解读“厩马圈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论语?,加深理解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认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其加封,建造庙宇祭祀。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3 .教育成就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承受教育。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一生教书40余年,据说有3000多弟子,其中学有成就的“贤人72位。他主张“有教无类,收学生不
5、管出身贵贱贫富。当时许多人对孔子都很敬重,甚至称他为“圣人,乐于向他求教。孔子长期被奉为读书人的宗师,他的许多教学思想至今仍很有价值。引导学生阅读孔子教育教学理论,领悟孔子教学思想的价值。4 .文化成就孔子晚年一边教书,一边整理、研究、编写了?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等著作。这些著作集及?论语?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的思想和学说,集具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是任何其他一个思想家无法比较的。三、百家争鸣1 .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一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剧烈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思想
6、家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那么,提出自己的思想。二是私学的开展。各学派的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招门徒,阐发自己的观点,批驳他人的观点。三是各国国君宽容的政策。当时,各诸侯国君主也积极招贤纳士,寻求治国安邦之良策。例如齐桓公时期,在都城临淄的稷门西门外,建造学宫,招秋天下贤能。对于出类拔萃者,齐桓公不仅冠以大夫称号,还在市区为他们建造高大宽阔的宅邸,鼓励他们高谈阔论,著书立说,既可以对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国君的各项方针策略进展赞美或抨击,甚至可以通过同国君面对面地辩论。到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再次兴盛,各派思想家荟萃于稷下学宫,他们主要从事学术辩论;著书立说;议论国家治乱兴亡,
7、为国君出谋划策,学术空气十分民主,对于繁荣学术、活泼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 .百家争鸣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5、26页内容,归纳概括各学派的思想特点,通过进展课堂讨论“你认为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为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学说能否化为实践,取决于这个学说是否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小结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仁者爱人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提倡节省道家老子春秋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庄子战国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法家韩非战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孔子 百家争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