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教学大纲.docx
《《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414021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1.5学分学时:24学时(理论24学时)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技术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开课单位: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传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发动机性能测试和评价的方法,兼顾发动机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的介绍,使学生具备改进发动机性能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基本理论的深入学习,强调培养运用基础
2、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发动机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培养学生对不同发动机结构进行比较的能力,具备汽车优化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课程目标2:理解发动机的循环过程及换气过程,掌握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方法,具备匹配发动机与提高整车性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课程目标3:了解发动机新技术及与发动机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产权、行业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具备环境评估能力。三、课程目标
3、与毕业要求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目标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Io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L工程知识1.3能够将车辆工程基础知识用于分析车辆工程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课程目标2:理解发动机的循环过程及换气过程,掌握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方法,具备匹配发动机与提高整车性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H1.4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车辆工程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综合和交流。课程目标1: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发动机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培养学生对不同发动机结构进行比较的能力,具备汽车优化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
4、的能力。M7.问题分析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汽车零部件、机构、系统进行设计与制造,思考车辆工程领域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课程目标3:了解发动机新技术及与发动机相关的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产权、行业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具备环境评估能力。M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L发动机的工作
5、原理和总体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4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1.5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分类方法;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理解发动机主要的性能指标;了解内燃机产品型号的编制规则;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重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和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区别;发动机的总体构造。难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412.曲柄连杆机构2.1概述2.2机体组2.3 活塞连杆组2.4 曲轴飞轮组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的作用及包含的主要零部
6、件的结构特点及装配关系;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气缸套的类型;活塞、活塞环、连杆的结构特点;曲拐的布置。难点:多缸发动机的曲拐布置和点火顺序。41、33.配气机构3.1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3.2 配气定时3.3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类型;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配气定时图;了解可变配气定时典型机构;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进排气们早开晚关的原因、气门重叠及配气定时图的画法。难点:配气机构的装配。31、34.燃油供给系统4.1 可燃混合气4.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可
7、燃混合气对于汽油机性能的影响;掌握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空燃比及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位置及作用。难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原理。31、35.发动机冷却系统5.1冷却系统功用5.2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及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及冷却强度的控制;了解冷却液的成分;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水泵、节温器、散热器、冷却风扇的结构特点及安装位置。难点:冷却液的循环。11、36.发动机润滑系统6.1 润滑系统的功用6.2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要求:使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原理与构造 发动机 原理 构造 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