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3-6-5.docx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3-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3-6-5.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教学任务】课程标准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课标分析: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在贞观年间推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措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乱世变成了治世;武则天当政期间,采取了许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实施一系列改革,唐朝的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虽政局经历变动,但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
2、下来,从而使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唐太宗时期,唐太宗特别注意总结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开展君臣论政,明确了以文治国的总方针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武则天时期,武
3、则天一方面抑制土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举制,笼络庶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同时重视农业生产。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唐玄宗时期,针对时弊,进行了改革:整顿吏治,调整机构,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财政管理,改革漕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文教。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关于唐朝,学生在日常的看书,影视剧中对于唐朝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也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其了解的不一定客观真实,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精选史料,给学生以正确认知;从能力层面看,学生经过七年级上
4、册的学习,如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治世、盛世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为本课探讨”唐朝何以兴盛“这个问题打下了基础;从情感层面看,大唐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盛世,学生对此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本课中,感悟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则是情感价值观目标所在。教学思路本课中主要讲述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帝王在位时期的施政措施,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时期的施政措施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则将大唐推向了鼎盛时期。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而唐朝的兴盛又在很大程度上与三位帝王的施政措施有关。仔细梳理教材及文献,可以发现,三位
5、帝王在施政措施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比如:重用人才,善于纳谏,注重农业,减轻负担等等。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可以对三位帝王的施政措施加以总结提炼概括,总结其相同之处,就可达成本课课标要求。核心素养L知道唐太宗、唐玄宗的姓名和年号,知道唐朝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点:时空观念)2 .知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施政措施。(重点:史料实证)3 .通过对三位帝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施政措施的分析,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重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4 .感悟古代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感悟唐朝盛世。(重点: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教学难点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教学流
6、程】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呈现材料“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将唐王朝打造成一个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声威远播的强盛大国,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提出问题唐朝何以走向兴盛?讲授新课【新课学习】1.唐朝建立呈现材料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617年,正式任太原留守,同年七月举兵反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教师活动讲述唐朝建立基本过程2唐朝简表(唐高祖到唐玄宗)呈现材料唐朝简表(唐高祖到唐玄宗)教师活动讲解唐朝简表(唐高祖到唐玄宗)(教师需点明清楚:
7、玄武门之变、武则天武周政权的建立)一、开放的政治胸怀1.隋亡遗训呈现材料往昔初年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默武,百姓不堪,逐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贞观政要政体提出问题太宗面对隋亡的教训,又当如何治国?呈现材料治国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政体教师讲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亲眼目睹和见证了隋朝灭亡的过程,也深知隋朝灭亡的教训,他即位后,也和臣子们在一起总结探讨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总结道:治国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总的治国理念是怎样的?(务清静以安百姓)呈现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隋唐 时期 繁荣 开放 时代 贞观之治 开元 盛世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