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态股权制的分析.docx
《对动态股权制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动态股权制的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对动态股权制的分析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把一个差企业变成好企业;一个不好的制度安排,可以把一个好企业变成差企业。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近几年来,襄樊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创造的“动态股权制,正在使一大批国有企业起死回生,并步入可持续性开展轨道。目前,“动态股权制已成为进入新世纪初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有益探索。一、机理与创新1 .动态股权制的运作机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但是,迄今为止,相当局部改制国有企业其产权结构是单一的或近似单一的,即使是多法人国有股,由于终极所有者都是国家,其产权主体的人格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产权结构的单一化、产权主体非人格化,这是目前困扰国
2、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难点所在。鉴此,襄樊市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一般设置三种股份,即国有股、国有法人股、自然人股。其中自然人股受到高度重视,其又可分为岗位股、风险股、奉献股。岗位股是从国有股中暂时划拨20%设置,岗位股的所有权在国家,但收益权归个人,既包括获得收益的负盈权,也包括承当亏损的负亏权。离岗后按配置时的货币值收归国家所有,并由企业转给新的上岗者。风险股,指按照与岗位股相等的额度用现金或货款购置,有多少岗位股必须购置多少风险股,风险股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归个人。奉献股,指企业从当年新增所有者权益中切出一局部(比方30%),按奉献分配的股份,其所有权和收益权归个人。实践说明,个企业的开展,关键在于以
3、经营者为代表的包括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研发人员等在内的“关键人。界定关键岗位,量化岗位股份,实施竞争上岗,购置风险股份,年终得奉献股,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人股体系。动态股权制的实施,通过让关键岗位人员持有岗位股、风险股,并按照工作业绩奖励奉献股,使占企业人数20%左右、以经营者为代表的“关键人拥有相对较多的企业股份,促使企业股权结构趋于多元化、合理化;同时,“关键人成为出资人,他们既经营自己的资产,也经营国家的资产,促使他们从个人利益出发,密切关心企业开展,追求共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实现了国有资产经营的“人格化。由此可见,动态股权制的制度设计,其根本指导思想是“从关心个人利益出发关心他人利
4、益而不是相反。按照这种理念,则在公有制企业中置入相当数量的个人资产,为使个人资产最大限度增值,必须要使企业全部资产增值。因此,“公有财产搭私有财产的便车、“国家搭个人的便车。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生活可有四种制度安排: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即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襄樊市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说明,实施动态股权制后,尽管企业资产的质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改善,但是通过吸纳员工特别是以经营者为代表的“关键人的个人投资,可把传统国有企业“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
5、变成“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这里,劳动者的产权参与,也就是把劳动者变成出资者,促使劳动者能够像对待自己的资产那样从事劳动。必须指出,以上仅为动态股权制的狭义解释。广义的动态股权制,是对企业产权、分配、人事和劳动“四项制度作出系统安排,并实行动态管理的现代公司制(股份制)企业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2 .动态股权制的理论创新(1)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别离。改革初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开始的;时至今日,襄樊市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别离的思路,即“新的两权别离。当然,所有权与收益权别离是局部性、阶段性的,即将局部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和盈
6、亏分配权实行阶段性别离,作为岗位价值资本化的岗位股。这里,配置的岗位股一般只占国有资产的一小局部,因分配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国家股获取分红的股份比重,尽管按照传统的观念外表上减少了一些,但国有资产最为关键的“收益量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不断增加,即从追求“收益权转向追求“收益量。必须指出,在动态股权制下,不仅岗位股的收益权归持股人,而且岗位股的表决权也赋予了持股人,进而还把国有股的表决权以适当的方式量化给了企业职工。因此,不仅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别离,而且所有权与表决权也别离。(2)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因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抽象性,导致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容易产生“代理问题。为了防止
7、出现或尽量减少“代理问题,让企业厂大职工特别是以经营者为代表的“关键人,都成为出资人意义上的关键人。即“劳者有其股,能者多其股,经营者相对持大股;经营者成为出资人意义上的经营者,关键人成为出资人意义上的关键人。这里,动态股权制既遵循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别离的根本规律,又从“经济人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实现必要的所有者身份与经营者身份的结合。因此,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是局部性的,即局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它并不排斥大前提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别离。(3)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在现时代,企业“游戏规则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物质资本统治人力资本转向“人力资本统治
8、物质资本。动态股权制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了让人力资本提高效率来促进物质资本提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一是设置岗位股,它是对个人价值(岗位价值)的资本化;二是设置奉献股,它是人力资本产权化并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实现形式。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有潜在型(闲置半闲置)、正常型(一般性地工作)和超常型(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几种状态,如果人力资本特别是稀缺性人力资本即经营、管理、技术等稀缺人才的能力经常处在“超常型状态下,则能够使企业在“正常剩余之外创造出“超额剩余。动态股权制正是从企业经营机制上来挖掘这种“超常状态,追求更多的“超额剩余,以此获得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快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态 股权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