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课程诊断与改进运行办法(试行).docx
《学院课程诊断与改进运行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课程诊断与改进运行办法(试行).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院课程诊断与改进运行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明确课程教学与建设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运行中各环节具体工作职责与标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试行),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课程诊改运行按照事前一事中一事后三个环节实施,事前课程团队自设目标标准,事中依托信息平台监测预警、调控改进,事后对照目标,诊断现状,查找不足,实施改进。第三条课程诊改运行的责任主体是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负责批准课程标准执行,协调、推进课程诊改工作。第四条课程诊改聚焦学校课程建设目标达成度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两个方面,学校课程建设目标达成度包括半
2、年诊改和年度诊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包括课堂实时性诊改和期末课程教学诊改。第五条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每章(项目/模块)结束后进行诊改一次,期末课程教学诊改周期为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诊改一次。课程建设半年诊改周期为建设周期内每半年结束诊改一次,课程建设年度诊改为建设周期内每年度结束诊改一次。第二章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诊改运行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通识课程标准)中每门课程都应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格式、要求应按照教务处下发的课程标准指导性文本执行。每门课程标准都应由课程负责人审定,由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批准后上传质量诊改管理平台。第七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通识课程标准)中每门课程
3、)在教学现场具备硬件条件(指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能接入互联网,网络有线、无线信号良好)时应使用“智慧课堂”或者超星“学习通”实施教学(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暂不具备条件的应按要求做好备案工作。备案后,课前(教案编制等)、课后(学生反馈等)环节也应在“智慧课堂”或者超星“学习通”中完成。第八条任课教师应将教学资料上传到“智慧课堂”或者超星“学习通”,或者在“智慧课堂”或者超星“学习通”上备课,备课时单元教学目标应与课程目标的衔接贯通。活动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关联。第九条课中教学实施应依据教学设计展开,原则上不宜随意调整教学设计,若有调整必须在教学反思中以数据和事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院 课程 诊断 改进 运行 办法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