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docx
《“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依据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宁波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和“十四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学校新一轮“双一流”整体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战略,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竞争力,深入实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产出标志性成果、增强社会服务实效,努力开创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局面,加快探索地方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改革经验和发展道路,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
2、范区和宁波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中发挥更大作用。(二)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35年,在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宁波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人才培养形成特色,学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流学科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上升,形成与“双一流”高校相适应的现代治理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成为大师汇聚、学子向往、人才辈出、影响显著、受人尊敬的高等教育殿堂。(三)新一轮建设目标到2025年,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及执行体系更加高效,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综合实力、师资队伍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力学学科整体实力进入国内一流行列,产出一批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
3、突破性业绩,努力在地方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继续走在前列。二、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一)学科总体布局和总体建设目标L学科布局总体情况学校学科布局现状。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点的一级学科31个,拥有博士学位点的一级学科9个。优化学科布局的总体方向。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建设亟需突破和创新的重要方向,按照“控制总量、聚焦一流、特色发展、支撑未来”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和科
4、教协同,调整优化学科布局。2.学科建设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关注科技前沿、服务地方需求,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提升医科、繁荣人文社科,聚焦大海洋、大健康、大文化、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宁大特色的优势学科方向。打造学科高峰,培育和建设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方向。(二)以力学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建设L建设对象与建设口径一流学科的建设对象为力学,布局建设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交叉力学等学科方向。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优势特色学科方向,承担力学学科强优势、冲一流的建设任务;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是力学的重要学科方向,承担力学学科强主干、提能级的建设任务;交叉力学是力学的重要学科方向,承担力学促交叉
5、、拓前沿的建设任务。面向“一带一路”、国防、航天、交通、海洋等国家战略和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凝练研究方向,按照“1+3+N”的结构布局,打造“爆炸与冲击动力学,1个学科高峰、“智能结构与器件力学,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极端环境材料力学”3个学科高地,拓展“力学+土木、机械、信息、能源、海洋、环境、生命、体育”等N个交叉领域,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工业生产和国防事业发展。2.力学学科对学校整体建设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力学的基础学科地位,拓展一流学科建设的辐射面和示范性,实施“力学十”学科交叉行动,通过人才特区政策设计、重大项目牵引、创新团队联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资源共享
6、、跨部门联合推进等机制,推动力学与土木、机械、信息、能源、海洋、环境、生命、体育等学科融合发展,提升力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辐射面和示范性。(三)推动建设学科发展的主要举措1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守好红色根脉,深刻领会“国之大者”对学科建设的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提升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调研机制、决策机制,提升各级党组织领导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能力水平。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学科建设关键目标,汇聚高端人才,切实增强党对高水平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的凝聚力。重视提高管理队伍的学科素养
7、和教学科研人员的政治素养,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强”的干部队伍。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职责落实机制,创新“三全育人”模式,引导学科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人才。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形成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建设的良好格局。强化机制保障,大力优化学科建设反哺专业建设的机制,着力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的资源保障机制和评价与激励机制,夯实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一流专业建设的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3 .全力打造高峰学科建立健全拔尖
8、创新班培养模式,优化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率先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作用。以学科契合度为导向引育人才,构建一流学科人才梯队。创新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瞄准世界一流,服务国家急需,加快形成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潜力学科及其梯队,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4 .持续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基础学科提升原创性成果产出能力,激励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引导人文社会学科产出对理论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生态,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流 建设 高校 整体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