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28.docx
《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28.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28(总分:1.00,做题时间:120分钟)申论1 .给定资料1 .开学在即,上海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全部古诗词却不见了踪影。据悉,从2014年9月份开始,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将迎来瘦身:除删除原教材最后单元的五篇课文外,画草登鹳雀楼等八首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止匕外,一年级识字量从原来要求的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至118个。上海语文教材“瘦身”事件在网络引发了不少热议,“现在哪个孩子不会背几首古诗,为什么要从课本中删除呢?”有支持者称减少学生识字量能减轻孩子负担,反对者认为此举有些矫枉过正,甚至有网友认为“这样将不利于小学生传承中华文
2、化”,唐诗宋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更是极好的文学样式.如果能保留其中的几首经典诗词让孩子适当学习,并不会增加其多少负担。上海市教委回应,八篇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以往在课堂学习古诗时.学生不仅要面对生字,还要学习大量文学背景知识。”市教委教研室一位语文教研员W举例说,比如登鹳雀楼,学生就要接触到鹳、涣等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往往还会补充不少关于朝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文史知识,家长也往往会让孩子进行背诵、默写,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2 .2014年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
3、以节日祝贺。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女儿今年读大学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她只记得那几首诗,其他那些空洞的和时髦一时的文章,老早忘到了九霄云外。”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关干部、“宝宝念诗”微信公众账号发起人韩可胜认为,诗歌是千百年检验下来的韵文,更容易记,也让人终身受益。“很多诗歌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孩子学起来也很快乐。”上海家长张先生说,“因为国学根底浅,孩子的作文总是显得干瘪无味。我们并
4、非希望老师一味教孩子识字、背诵,而是帮助他们理解蕴含其中的精神。语文课不能减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翁敏华说,古典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深奥晦涩。汉语言自古富有音乐性,“秉承中国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心呵护并不断激发孩子身上的,诗性,。”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体会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历风雨消磨而未曾消减的人生智慧;更可以饱览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古诗文中的字词是构成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深厚的文化意蕴,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
5、诗意,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作为教师在古诗文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细嚼慢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感受中国汉字独特的魅力。”一位叶姓特级教师这样感叹道。3 .“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最近热传于网络的“民国时代小学生作文”,引来不少人“膜拜”。不少网民认为,爱诗的人往往更爱生活,保有一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懂得从古人智慧中吸取涵养,更容易在当今时代获得“幸福感”。北宋汪洙编写的一组神童诗,都是当年给孩子启蒙用的教材.行文很直白,却流传深远。“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6、“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这些经过千百年岁月沉淀的词句,愈发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文化底蕴。然而。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经典不断被媒体反复提起,另一种现象一“国学热”也开始悄然兴起,读经班、孔子学院、汉服成人礼“国学”一词迅速升温,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走进重庆南岸区的一所书院,上百名少年在这座书院陆续完成了“知书达礼好少年”的培训。他们的主要课程是诵读诗经论语等传统经典,同时接受礼仪、形体、茶道等方面的熏陶。对此坊间褒贬不一,有人写文章指出,国学之时兴,按理应是国学之幸、国家之幸,然而竟发展变成了“电视台之幸、培训班之幸、出版
7、社之幸、百家讲坛之幸”,让人闻到国学背后浓浓的铜臭味。如某知名大学开的“乾元国学教室”中国哲学专修班,学制两年,区区288个课时,却要收费60000元,另还有6000元的资料费,其他大学也动辄数万元:至于各个私塾.学费每年两三万元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孔子变成摇钱树”让人五味杂陈.国学教育越来越流于形式。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丰富,可谓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菁芜并存,好坏杂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曾经被我们无理由忽视的思
8、想文化层面的东西.让我们从中窥探到中华文化在传统历史发展中是这样的伟大、令人自豪,大大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充实国民文化自信。在专家看来,国学并非仅仅是一般人概念中的吟诗作对、背诵古文,而是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道德伦理与做人处世原则。“现今针对孩子的国学教育,最基本的是学做人。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吴光教授说,国学还包括了民族认同与文化归属等。国学的回归,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召唤。”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国学,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匡正这种不正之风,营造诚信和谐社会。”吴光教授还表示,“人们处在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国家公务员 申论 模拟 试卷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