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二.docx
《文化常识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二.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化常识1、“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2、ZG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到明清考试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O3、我国采取“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已知2008年时农历戊子年,那么200
2、7年是农历丁亥年,2009年时农历己丑年。4、“五岳”是ZG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5、战国时期,以养“士”著名的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后人陈他们为“战国四公子”。6、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阳,称山北水南为阴。7、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拜,调动官职为迁,免去旧职任新职为除,提升官职为擢,降职贬官为谪或左迁,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8、古人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代替。“襁褓”指婴儿,“孩提”(谓幼儿)指23岁,“垂髯”(下垂的短发)指三四岁一八九岁,“总角”(将头发分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指八九岁一十一二岁
3、,“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一十五六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9、“三省六部”制从隋唐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三省”分别指决策部门中书省,审议部门门下省,执行部门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开U部、工部。10、古代兄弟姊妹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为,老大伯(长女多用“孟”),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上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构成字的全部,如“仲尼父”。11、五谷指粟(稷)、
4、豆(菽)、黍、麦、稻。五声(五音)指宫、商、角、徵(Zhi)、羽。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味指酸、甜(甘)、苦、辣(辛)、咸。12、“岁寒三友”指竹、梅、松,经冬不凋,坚忍挺拔,被赋予正气高洁的人格象征。13、“花中四君子”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的人格魅力,色淡香清、象征谦谦君子的是兰;不与群芳争艳,金秋绽放、恬然自处的是菊;修长挺拔、清雅高格的是竹;迎寒而开、傲霜斗雪的是梅。14、“文人四友”指琴、棋、书、画,表现个人的文化素养。15、“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释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16、古代文人墨客名家等等常有雅号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