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感受劳动之歌 论文.docx
《在体验中感受劳动之歌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体验中感受劳动之歌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体验中感受劳动之歌摘要:音乐体验性学习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诱发,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等形式将作品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以丰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针对如何让丰富学生对一些具有年代性的,特殊的音乐体裁的学习,笔者通过一节课的反复打磨与探索发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一一音乐体验式学习。关键词:体验性学习,劳动号子,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引言:体验性学习是一种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从教育学层面来说,体验则包含个体对过去的生活阅历、当下生活场景的生命感动和人生希冀的蓝图,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
2、1。在音乐学科中,体验主要目标最终落脚在审美体验上。它应该体现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是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基础,更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源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体验主体主动性难以激发、体验内容缺乏针对性、体验目标偏离、体验过程流于形式等诸多现象仍时有发生,笔者针对上述现象,以自己执教的劳动的歌这一单元中两首歌曲为例,就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展开讨论。一、以问题之钥开启体验问题是体验式学习的前提与动机,承载着体验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体验性学习的驱动力。在问题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但问题的设计需要一定的技巧性,首先它必须是贴合教学内容的,其次要具有
3、引领的作用。L问题之缘起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以劳动号子的学习和欣赏为主要内容。劳动号子是我国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由来。学习它就仿佛透过音乐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它的种类丰富,横跨各种集体劳动,分布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的折射。本单元中共包含5首作品,分别是军民大生产杵歌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哈腰挂杵歌两首作品按照常规的“视听一一学唱一一讨论一一表演”的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对作品背景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甚至觉得太土、难听”。虽然笔者也课后也通过一些视频和历史文化讲解,试图扭转学
4、生思想,“但遗憾最终没有形成共鸣。纵观各类优质课、展示课活动,也不难看出被教师们在本单元课程展示上选择最多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同时笔者调查采访了市直、三区一县共35位中学音乐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落实情况。得到的结果是,百分之九十的人只完成了学唱部分的教学,教材中的欣赏作品仅停留在听一遍的层次上,多数学生学习完本单元后对劳动号子这一体裁的印象最深的只停留在给军民大生产创编了歌词。排除掉种种原因造成的教学时间不够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感兴趣”两点。如何让这一代表民族奋斗精神的歌声在当下展现它蓬勃的生机?2.路径之探微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去主动参
5、与体验为宗旨,笔者努力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可视听可思辨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并在亲身体验过程中自觉地投入到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中去。杜威认为:“它在问题解决中获得了知识与技能,也可以说实在某种情境中形成了一个对将来问题的理解和有效解决的手段。只要生命和学习延续下去,这一过程就会持续下去”2。因此在执教本课时,笔者就遵循这个规律,由听到思,使学生的体验具有持续性。以一系列的连贯性问题将课堂导入、作品欣赏、作品律动、作品延伸串联起来,用问题带动思维,用问题构建情境,用问题引发情感,进行体验式教学。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音响建构音乐形象,反应人类生产生活,并启动人的想象,进而引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体验中感受劳动之歌 论文 体验 感受 劳动
